第二课 旁观者还是局外人?
很想写一写关于我和父亲的关系。这两年,我对父亲的态度似乎有一些小小的变化,我开始学着用旁观者的角度重新看待这个人。
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处在分居的状态,和父亲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就是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那一年多的时间吧,几乎无法回忆起和父亲相处的时光。只有时听母亲抱怨,父亲一直想要一个男孩儿,不然老了没人送终,父亲整日酗酒,喝醉了我和母亲便要挨打,说父亲无所事事,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等等。而后父亲又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在他50岁时,也终于得偿所愿有了一个儿子。再后来又离了婚,和儿子独自生活。
8岁,父母正式离异,自此之后,和父亲几乎断了联系。他不常联系我,因为担心母亲问他要抚养费,而我一点儿也不愿意和他再有什么联系。如此基本是好多年也不见一次面。而我对他的态度就如同和其他陌生的中年男性一样讨厌,我厌烦在陌生人前面虚伪客套,我不会说好听的话,我很不自在,有一点点社交恐惧。对父亲更是如此,我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我不愿意见他。
还记的14年底我和老公领了证,快过年的时候,母亲认为我们俩应该去父亲那里走一走,至少应当做到告知的义务。记得当时我心里非常生气,我一点儿也不愿意见,我为什么非得和他再有联系,我还得给他的儿子包压岁钱,我向来是感情淡漠的人,也是难得的生了一场气。去了他那,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好脸色,也不说话。
第二年清明节,爷爷过世18年,我第一次去他的坟前。父亲带着我和老公,我只当他是透明。
接下来的两年,又完全没有了联系。但是这两年,我开始陆陆续续听一些关于自我成长的课程,了解到和父母的链接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尝试着压下排斥的心情第一次加了他的微信,但也基本不做联系。
直到今年的中秋节,母亲再次提出让我们把家里的月饼拿一些给父亲和弟弟。我拖延了一天,终于打了电话,只说中秋节去看看他。电话里父亲只说不要过来了不要过来了,我这家也没有家的样子,不要过来。挂了电话,过了半天又打电话来,说要不去外面吃个饭。
于是前几天,我终于和父亲吃了一顿饭,上次吃饭,应该已经是十几年前了吧。
这一顿饭,大多都是听父亲说话,说他没有收入都靠小姑救济,却还抱怨小姑不给他买房子,说他这辈子的遭遇有多么不公平,说他每天要喝一斤白酒,说他儿子读书倒数第一,才10岁的孩子每天晚上12点才回家……
我听着,仿佛说着和我完全不相关的人和事,没觉得厌恶,也不像母亲那样生气,只觉得好奇,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完全不懂感恩,只有抱怨,好奇他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他这样极端,也好奇母亲为什么会看上这样的一个人,他们都在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里曾经都是一个受伤的孩子吧……
我是对感情和感受都有些漠然的,或者是麻木,我不知道爱是什么感受,恨是什么感受,仿佛没有感受过如此浓烈的感情。在这个觉察里我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在旁观者的位置,还是我只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