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会计分析发现企业暗藏利润的行为
前言
会计分析对企业本身和审计人士来说,是为了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让企业因此而不断改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出正确地决策。这,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发现问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透过问题发现企业的价值,是否值得投资从而获利。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企业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加大利润;也不排除有另一部份企业为了多种需求,而故意隐藏利润。
那么,企业一般会通过什么方式暗藏利润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01
提取秘密准备。
这是指不恰当地应用谨慎性原则,过高地估计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来达到人为操纵各期利润、平衡收益的目的。实际上到最后,这些损失并不一定会发生。
企业之所以会提取秘密准备往往是基于其自身的多种考虑。比如,在销售状况不均衡的情况下人为平衡,使经营业绩看起来不至于高低起伏、大起大落,或粉饰报表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或隐瞒利润规避税收和竞争。
在会计准则中涉及的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可以说,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
现在就拿存货跌价准备来举例说明。
存货跌价准备:根据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
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在准则中,规定了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五种情形,但其实每一种情形的应用都需要足够的证据。
比如第二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按照该条规定,计提跌价准备的条件是产成品售价<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产成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
而如何证明未来的售价会降低?我们只有从公司过去的数据中来寻找端睨。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占有率、销售数据、市场前景等等都应该作为参考。但是否足够可信,这里确实值得深究。
0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按照会计准则规则,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上,企业肯定会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无可厚非。但,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核算和披露,这是最关键的。
在企业经营中,不确认的因素很多,比如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
固定资产一般来说价值高,占企业资产比重大,固定资产折旧及净残值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较大。所以对其变动应有充分的证据和严格的程序。
但事实上,从折旧政策的选择,到暂估入账的价值,到折旧年限的变更等等都存在着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比如说,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准则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如果有足够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变化,应按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差错更正》处理。
那么,什么是足够证据?有可能仅仅是技术部门提供的证明或者相关部门的批复。
03
最后,关注三大报表中“其他”项目的变化。
在会计界常戏言:其他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一般而言,不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凡是重要的项目都应有明确的名称,放在“其他”项里的按常规来讲,就是不重要但是又不能不反映的项目的一个合并项。
那么,如果三大报表中“其他”项目发生金额较大的变化,如“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经营性应收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等等、企业就应当予以说明,投资者也应当重点关注,仔细研读报表附注,分析原因。如果企业没有披露,那有可能就是下意识的有所隐瞒,值得投资者进行关注和分析。
投资者在看报表的时候,对三大报表要结合来看。
我们都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编制的,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来编制的,所以从真实性和可靠性来讲,更胜一筹。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就要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算出来的净利润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比来看,之间的差异就是我们应着重进行分析的。
04
总之,国家实行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际趋同,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良性发展。
而企业,不管什么目的,一切行为总是以对自身的发展有利为前提。
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透过重重迷雾,分析各种矛盾的存在,切实掌握企业的实质,从而发现真正值得我们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