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商业逻辑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门罗公园

买了一个10块钱的自拍杆,便宜2块钱。

8折啊,好便宜!

买了一台2000元的洗衣机,便宜了200元。

9折,哼,便宜的不够。

为什么?

因为我们对“比例”感受更直接。

2块钱和200元是绝对值,根本没有80%和90%感受更直接。

这就是比例偏见。

再举个例子。

在你面前,有三个桶,

第一个桶里10个球,1个是红色的;

第二个桶里100个球,10个是红色的;

第三个桶里200个球,20个是红色的。

现在让你从桶里拿球,拿到红色有奖,你会从哪个桶里拿?

绝大部分人,会从红球最多的那个桶里拿,也就是第三个。

其实,三个桶的概率是一样的。

再进一步,

第一个桶里有个2个,概率是2/10;

第二个桶里有11个,概率是11/100;

第三个桶里不变。

虽然前两个桶的概率都大于第三个,但大部分人依然还是从第三个桶里拿。

为什么?

因为我们感觉100/1000比10/100大;10/100比1/10大。

如果有个流行病,发病率为十分之一,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如果换成千分之一百,你是不是觉得很高。

这也是比例偏见,这是隐性的比例偏见。

人类为什么会有比例偏见?

很多认知科学都讲到了人类的认知逻辑--参照物。

我们认知世界都是通过和已知世界的对比来实现的。

有一杯水,40度。

我觉得热,你觉得凉。

这都是和自己已有的感知来对比,这杯水是凉是热,其实没有真相。

它是40度,只能用这个数字来计述,却不能凉和热来记述。

因为凉和热是对比出来的,一旦是加入对比就没有对错了。

比对参照是我们的认知路径,

因此,在任何事物中,我们都加入了对比和参照。

人类对数字天生是不敏感的,对于不敏感的事物,对比思维就更加强烈了。

比例就是分子和分母的对比,它天生就是以对比形式出现的。

我们天生喜欢比例。

喜欢比例的更底层逻辑是简化和抽象。

我们的大脑具有高度简化和抽象的能力。

为什么要简化?

阿尔法狗同李世石下棋,它的逻辑是计算每一步棋所面临的所有可能。它不会简化,因为它是电脑。

我们的大脑没有那么强大的运算能力。也未必是进化不来,而是因为还没等进化来人类可能就灭绝了。因为那种计算太耗能,远古时期,我们的食物根本承受不住一个那么耗能的大脑,所以只能选择不那么耗能的方式,就是简化和抽象。它牺牲了准确度,但是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效率。

喜欢比例,是因为比例本身完成了本身的简化。

数学的逻辑

千千万万的数字,其实只有两种:

绝对值

比例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所有数字,其实就只有三种组合:

绝对值和比例,同时出现

只有绝对值,比例不出现

只有比例,绝对值不出现

我们看到数字的时候,其实只产生两种感觉:

多,或者大

小,或者少

还有一个维度,

敏感度

有的人对数字就是敏感,一串数人家看一遍就记住了,但是敏感度维度不是指这个。

看一遍就记住的能力,就有点像绘画天赋、音乐天赋,它只是个人的禀赋而已。

敏感度维度是指普罗大众看到数字的普遍反映。包含比例偏见,也就是几乎所有人看到绝对值和比例时都会对比例更敏感。

另外还包含你呈现的数字是否进行了强调或标识。比如报告中有10个数字,你对某个数字进行了加粗显示,这也是提升敏感度的方法。

以上四个维度的逻辑是这样的:

“绝对值”和“比例”都是数字的呈现方式,

而“大小”是人类看到数字后的感觉,

“敏感度”是让这个的感觉产生的速度以及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深浅。

世间一切的数字,无外乎这四个维度:

比例

绝对值

大小

敏感度

他们就像魔术师手中的四个水晶球,一切花样,所有玄妙无出其右。

当我们做企划的时候,用预算的绝对值来描述,最后算出个预算进展度,这是比例。

当我们说第一名、第二名(这种序位数本质是比例)的时候,是在说大小

我们在某些特殊数字的后边标上符号,其实是提升它的敏感度

数学的具体运用

上面已经说了,我们看到数字的时候无非就是大和小两种感觉,数字也无非就是三种出现形式。

作为卖家,你想让客户产生哪种感觉,然后有意识的安排数字出现的面貌,这就是数学的商业逻辑。

作为卖家,你想让客户觉得你的价格优惠“大”,那么就用客户看了以后感觉大的那种展示形式。

作为教练,你的学员俯卧撑已经做了30个了,你想让对方觉得没剩几个了--感觉少,那就要用听了感觉少的那种方式。

案例1:

你卖的商品单价比较低--100元,你优惠10元,那么就用百分比-9折啦。

你卖的商品单价高--20万,比如汽车,你优惠1万元,用百分比是95折,这个折扣大家听了没什么感觉。你还不如写优惠10000元。

如果你的折扣很低,人们又对比例更敏感,你的“低”就会给人留下更深印象,所以就不如写10000元了。

案例2:

如果用比例表达对你不利,只能用绝对值。那么绝对值要这么用:

比如汽车上,不要写优惠10000元了,而是写买1送5。

买一辆汽车,送5件精品,比如导航,太阳膜,座椅套等等。

客户也会觉得好奇怪,你这个5是啥,是送5辆车吗?得问问。

最后还会计算到费用上,但是无妨,至少客户问了。

1送5,这相当于把绝对值往比例的敏感度上靠了一下,而且还有悬念。

案例3:

你本周末要搞活动,周内给客户说:

“现在交200元,到时翻5倍--1000元,这是额外的奥。如果到时不买车,我们原值退还。现在不交到时就没有翻倍了”。

即利用了客户的合算偏见,同时又利用沉没成本,杀伤力很高。

如果客户还不交,一方面是客户打死都不想在你店买,便宜1000也不买。另一个原因就是担心周末没空。此时,你可以说,“如果您没空来,到时我微信转给您,钱原值退还。

如果客户还不交,你就再说,”我们这个活动过了周末就没有了,我给您先垫上,到时您来看看情况,不要损失5倍的机会。不过,我们公司有要求,只能收客户的钱,我先微信转给您200元,然后您出200现金。这样我们就符合参加活动的条件了。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一旦客户掏出了自己的钱,纸币奥,虽然有你事前转的200元,但是电子钱和纸币是感觉不同的。客户虽然有收到的感觉,但是这个失去的感觉更强烈。这也是他的沉默成本,他到时很大程度会来,毕竟还有5倍的收益在呢。

案例4:

客户买了你的车了,你还想再送客户500元的维修工时券,或者500元的会员卡。

怎么送?免费吗?

“先生,我们现在搞活动,您再加1元,就能获得500元的维修工时券,您要不要来一个”

或者,你想处理一批积压的精品库存。

“您加8.8元,就能获得一套脚垫”。

每次家乐福门口都有加一元,加10元的换购,每次都挤一大帮人,也是利用了数字的威力。

案例5:

比例偏见还有一个隐形的形态,

就是认为100/1000 比 10/100大,10/100 比 1/10大。

所以在抽奖的的时候,就不能给客户说有1%的概率中奖,你要说里面的奖品有100个,虽然中奖率依然是1%。

我们搞车展总是有砸金蛋的活动,摆10个,1个有奖品,砸一次,中奖率1/10。下次可以这么玩,摆20个,2个有奖品,砸两次。中奖率实质上没提升,但是客户感觉提升了。

或者摆10个,砸一个,但是补上砸掉的这个,让客户再砸一次。客户也会感觉中奖率提升了。

案例6:

这一招我们常用,其实也是比例偏见。

“您贷款买车,自己用上车了,还0利息,每天的本金只有15元,也就是一包烟,您干吗不贷款呢”。

“您平时打牌,输赢1000眼睛都不眨一下,怎么为这200块定金琢磨半天呢”。

这也是利用了客户的“心理账户”,来进行比例对比。

客户买烟,打牌他认为花的是“随意舒服娱乐的账户”的钱,买车他认为是大额支出,账户不同,那就要让这些账户做对比,然后把大额支出账户的心理障碍给比下去。

比例偏见,只是数学在商业的一个应用,其实还有很多,后续再聊吧。

上学时我的数学很一般,工作后慢慢的发现数学很好玩,能解释很多真理,而且准确性极高。

关键本身有一套严密的烧脑的内在逻辑,而且这个逻辑可以变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一定要好好理解,不是学,是理解,是品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