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频谈“计划经济”:S2B如何引导供需调节?

2017-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佳晨说

马云近日频频谈到新计划经济,并且认为在未来的30年,

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马云口中的计划经济指的是,

一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资源得到更高效配置的经济体制。

归根结底是S2B趋势下的大数据应用带来的供需调节能力。

可是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炮轰。

像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吴敬琏、钱颖一这些经济学家,还

有我的老师经济学家赵晓老师,

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炮轰。

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5月26号马云在贵阳的中国国际数博会当中就再次鼓吹了新计划经济。

马云有着商业教主的光环,他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对其观点高度认同。

再加上我们现在面临的国家宏观环境,

一是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再分配的呼声很高。

国内最近也进行了一系列对资本大鳄打击,也是对社会呼声的一种回应。

再加上今天中国的小B(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面对C端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经营消费者的生态日益恶化的大背景,

让计划经济按需分配的提法,对于政府有一定的诱惑力,

其本质是因为今天进入了一个供给过剩的时代。

如何调节供给可以说是从政府到民间共同的呼声。

可是计划经济到底是什么?

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

在我们看来,

经济计划和计划经济是两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区别。

经济计划只是一种方法,在微观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均可使用。

马云,

若在这个层面上大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于未来的人类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经济学家大概都不会有什么意见。

比如说德国的工业4.0这样的理念,带来了C2B模式。

C2B模式就是消费者提出需求,供应链按照这个需求来设计产品。

这样的时候供需对路、库存就能减少甚至直接消灭,

让社会的成本极大降低。

但这样的只是更高水平的经济计划而已,

与计划经济完全是两回事。

计划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是一整套的经济体系,

包含了国有制的微观产权、权利的集中决策以及政府对资源的主导配置等一系列内容。

它和私人的微观产权、市场主体的分散决策以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所形成的市场经济,

形成了水火不容的两种经济体制。

这两种经济体制,

在人类不同时间段都被应用过。

比如说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就采用过凯恩斯主义。

今天中国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严格地来讲,

C2B几乎是一个并没有实现的理想而已,

很多人可能会说,青岛红领不就是一个C2B或C2M的典型案例吗?

其实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青岛红领做得很棒,

它在前端供应链到生产设备的数据化,到数据的采集,

都实现了消费者的身材的数据被采集之后,

输入到末端的数据化的设备当中,

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

就可以按照一个个体消费者的身材生产出一套适合这个消费着体型的、量身订做的衣服。

很多人认为,这是C2B,或者说把这个叫做C2M。

其实不是。

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青岛红领在全中国有数万个中间的小B,这些小B在做什么?

他们在引导消费、帮助C端去采集身材数据,

并且把这个数据上传到S端(供应链),

再由S端生产出来反馈给消费者。

通过这样的一个案例,

我们可以看到C2B加上大数据,才有可能接近经济计划,

跟计划经济根本是两回事,甚至离经济计划都已经很远,何况我们还要谈计划经济,

所以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

马云是因为有大流量、大数据这样的核心优势,

所以马云今天的事业已经不只停留在中国而是放眼到全世界,

才提出这样的一个非常大的、也非常具备争议性的概念——新计划经济。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

不管是C2B还是S2B,

中间小B的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经营C端的生态越来越恶化,

越来越多的小B都要去和S合作,

变成航空母舰上面的战斗机,去服务C,

而S端同样也需要小B帮助它解决获客成本、引导消费、信息采集这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马云所提出的新计划经济到底成不成立?

第一,

我个人认为,它的关键节点是在于小B在整个链条当中未来要扮演什么价值。

在我看来,

小B在未来当然要扮演去引导消费、获得更低的流量成本有更好的获客、同时也帮助S端采集数据等一系列功能。

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小B还具备一些其他的特征。

今天的小B更多的都具备普通消费者C的特征,

也就是说小B它既是消费者同时还是经营者,

所以它变成了一种独特形式的S2C,

这个C不过是有多重身份而已。

所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二,

因为小B又具备经营者身份,

所以同时小B还在帮助S端调节供应链供需之间的矛盾。

举个例子,

我最近投资了一家跨境电商企业,

在这个案例当中就显得非常的明显,

我们早期的一批膳食补充剂产品和美妆产品来自于日本。

很多人都知道,

日本是一个员工序列制和终身聘用制的国家。

所以日本的供应链相对于中国会比较僵化,

不是说想生产多少,就可以马上生产多少,而是会有几个月的预备时间,

而且他们不愿意轻易增加雇工,

因为一旦雇佣,他们的成本就会增加很多。

在与日本公司的合作当中,

我们一方面要顾及到日本那一端的供应链,

另一方面我们要顾及国内小B的市场,

所以我们就经常出现一个冲突—我们不知道我们应该生产多少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果说我们生产了一万件产品或者一百万件产品,

对于市场而言如果不够卖,那就意味着是一种损失;

如果卖不掉就意味着是巨大的库存。

这个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用计划经济来讲,

那么生产一百万盒还是十万盒到底由什么决定呢?

它其实是由S端的触角—小B所采集到C端数据决定的,

数据反向决定S端该如何去进行供应链的配置,

同时还取决于S端与C端互动过程当中产生的消费数据、用户素描以及C过往的消费记录分析。

这些数据让S端具备调节供应链的能力。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体系当中小B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我认为在未来是计划经济还是经济计划并不完全取决于大数据的程度。

因为大数据今天面临的问题有三个:

第一,

是数据高度分布。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一个消费者完整的数据,

数据的产权都是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市场主体当中。

第二,

大数据是事后诸葛亮。

事后才能够去进行分析和总结,

但是供应链的供给的指导,

却需要对于未来的生产生活进行预测,

这种预测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数据量和数据的维度是否足够的饱满,

才能够对于未来进行预期。

第三,

如果一个国家,

禁止除了政府以外的机构采集和分析经济数据,

规定经济数据必须是国家机密,

必须统一归到国家。

可能会产生一个全知全能的中央政府,

来根据数据调节经济应该能够奏效,

但是有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呢?

数据的不完备性和数据产权的分散性以及普通的C端消费决策的分散性,

这一系列都越来越体现出小B在中间扮演的价值。

经济计划随着大数据和数据维度的不断的丰富,

或许能够实现,

但是计划经济则无法实现。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固然能够提升经济计划的水平,

但是产权变不了、分散决策也改变不了、宏观经济活动计划不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计划不了,

如此经济计划永远不可能突变为计划经济,

看得见的手永远也不可能替代看不见的手。

所以S2B当中的小B将在这个过程当中起到一个阀门的作用,

自上而下的经济计划中可以帮助S端去引导消费,

帮助S端采集数据。

但是他同时也代表着数以亿计的普通的消费者,

通过他们的需求来反向影响供应链端做出弹性、做出改变。

今天在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出现新型的S2B的商业形态,

各种类型的小B也都不断地在归集到各个大的供应链平台当中,

来共享供应链的资产。

阿里的参谋长曾鸣先生说:

C2B是一个终极理想,C2B加上大数据或许会迎来新的经济计划,

但是C2B所经历的必由之路一定是S2B,

一定是通过中间的小B来改变今天的供需不平衡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