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日更吧
一入简书深似海。
人天生喜欢挑战,没有挑战,还有什么意思。
我就是看了日更挑战才误入其中的。
每天100字
100字还不简单吗?说话功夫就已经100字了。难的是100字吗?,难的是每天。
今天有时间,洋洋洒洒写了4000字,明天没时间,忙来忙去的,连简书都来不及打开了。
当你真的打算写点什么的时候,100字实在是太少了,当你匆匆忙忙为了不断更来完成任务时,100字又好像很多。
当你写了一篇差不多的文章时,第二天你会想写一篇更好的,可当第二天你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耽误的没有时间好好思考,又会很焦灼,很生气。
要真的写100字来完成日更,心里是蛮难过的。
谁不想好好的构思,好好的斟酌呀。
可是,有些事情,只看结果,没完成就是没完成,就是要断更的。
关于写什么
蹭热度的文肯定点击量要高一些,混了这么久,多少也知道一些套路,但是又不想自己被套路,是不是很矛盾。
想要点击量还是想要情怀,那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想自己高兴还是取悦读者。
我记得一个童话作家好像是叫谢大海吧,他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就是分享他有一次上班换了一条路,引发了思考,于是他写了篇文《机会总在拐弯处》。
我是喜欢记录这种点滴的思考的,可是生活里的琐碎,常常拿出来絮叨,大概很难有什么点击率吧。
但我仍然相信,作家都是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的,妙笔生花,赏心悦目,背后都是功底。适当的记录自己的生活,也是素材的积累。
简书里有一个比较高产的作者,阅读量也很高,他说他很少写自己,会流于平淡,所以他总是写一些热点、明星、现象。这样作者也能保持神秘。
我觉得也不错。所以有段时间,我也想刻意的避开自己的事情,后来发现,可能圈子小吧,还是绕不开自己的。自己的事情感悟是信手拈来的,热点的事件是需要查资料的。
每天做搬运工也是蛮累的,包括搬运图片。
持续输入
持续的输入,是保证我们思想不断运转的源泉。当你觉得无事可写,一定是最近输入的太少了。
输入一般是指阅读,我想不包括网文的阅读。因为像我们这样在网络上写文的人,已经把观点输出了,我们读了这样的文又去写作,内容肯定有种味同嚼蜡的感觉。
而直接去阅读就不一样了,阅读就好像和原作者对话,经典作品的作者都是大家,对我们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完整的。
还有的输入比如影视作品,这个也算输入,但是与阅读相比,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不同的。
阅读是文字性的,并且能引发人的思考,而且能培养语感。为什么有的写作者一出手就是古色古香,肯定是有这方面的阅读偏好。
影视作品更直观,更容易打动人,尤其在视觉和听觉的渲染下,人更容易被触动,但是感觉转换成语言是需要功底的。
这就是人们总说的,面对美景我们只会“啊,真美”,人家却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是好的电影也会引发人思考,可我常常也是觉得自己无法表达出我的感受和情绪。
持续输出
我想这就是日更的意义吧。好歹写一点,也是语感的培养。我一直觉得,写东西就和说话一样,说话人人都会说,那为什么写不出来呢?只有写得好不好之分。
人们一再强调营养这个东西。会说某某人写的东西没营养。这个事情讲起来也复杂了。
因为现在功利性的阅读需求多,自然多了很多功利性的写作。就像咪蒙说的,我爱这个功利的社会。咪蒙讲故事的功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她的导向有问题,太过,然后就崩塌了。其实她要好好写字客观讲她也是没问题的。
对于我们小白来说,可能也因为写字可以有机会赚钱,才进入这个领域的,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如咪蒙一样偏离了轨道,那我们也是走不远的。
随看,随想,随写,可能会不一样,小白也可以不随波逐流,坚持本心。
一种情感的抒发,自我内心的挣扎与探索,是不能用有没有营养来判定的。
有人说简书环境不好,什么样的文章都有点击率,可是世界正因为兼容并包而美好。
我们为什么要抱怨环境,多审视内心不好么。
其实简书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才会选择不同的平台。
纠结平台好不好,还没有我们自己的功底和水平来得重要。
不是非要拍简书的马屁,市场需要运营,我们做好该做的事就好。
一直以来我都很感谢简书,我写的不好,没人骂我,我写的稍微好点就有人点赞,这都是一种鼓励,哪怕不是真心的,是骗钻骗关注都好。
这个世界再怎么功利,再怎么宣传运营,实力都是王道,那些方法手段,不都是锦上添花吗?
献给简书里默默坚持的小白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