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所“惑”,何以“解惑”

2017-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剑走偏锋独行侠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源自唐代著名的大文家韩愈名作《师说》。

        这句古语的意思是:“人并不是一生下就懂得很多东西,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人,谁都不可能例外。”

     “如何释惑?”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用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了不同的很好的榜样。

      先秦时期圣贤先哲们采取了一种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比较常见的有效方式:常从师,无常师。

      从秦汉至眀清时,许多闻名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则是更多地选择了读书以及立言、立功、立德。

       民国期间,大家都倾向于深入思考与实际探索。

        到现如今,大部分的人大都是以社会交往交流跟周游全国周游全世界为主,来消除它们内心虚无飘渺和惶惑不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