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文字゚灵感💋💿抒写情怀🍸

若有来世,愿做一株青莲

2018-10-20  本文已影响107人  MUXI木兮

     

若有来世,愿做一株青莲

        “时光似水,无言即大美。日子如莲,平凡即至雅。

        《金刚经》中有“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有来世,我愿做一株生于佛前的莲,常伴青灯,细数岁月,不争朝夕长短,不畏世间冷暖。

        我本不是佛的信徒,只是慕了这青莲风骨便拜在佛的门下,愿与世无争,静默如佛。

        或许在数千年前,佛与莲并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佛于莲台俯视众生在如泥的红尘中零落飘飞,莲于佛身旁,度化芸芸众生。

        在莲池中,莲出淤泥而不染,绝色无双也清丽无二。

        世代文人墨客,自是对莲有着各种评价,或遗世独立相称,又或用绝代佳人比拟。如此曼妙醉人,乃是花中一绝。

        她幽幽生长,在几千年中,反复轮回重生,只是她已看破了一切,其实兜兜转转还是来到了彼岸的净土。

        于是莲就在这佛地一隅,守根而居。

        或许莲也曾在某个清冷的月夜感到空洞,也曾思索过佛途的索然,但总还是以清雅自持,以温润自居,以慈悲为怀来感化众生。

        佛本不为佛,也曾有过喜怒哀乐,悲喜交集,因了心中的佛缘,皈依佛门,长跪不起,于是莲变成了佛的寄托,陪着佛渡劫重生。

        莲无尘俗之心,无贪欲,无诉求,只听晨钟暮鼓,木鱼经书,便可集日月之精华,沐春秋之洗礼,它已化为最圣洁的灵物。

        植于弱水之中,孑然一身,高雅端庄,似不可攀登的云梯,仰望树梢的俏月,在无味的岁月中,与安然一同沉淀。

        此岸长风冷月,彼岸繁华三千,红尘与佛世只隔着一条河,却是天壤之别。

        莲植根于此,听迷茫之人讲述倾城往事,随即渡河登岸,静修佛念。

        她化身千百亿,与一个又一个灵魂,进行澄澈的对话,洗脱他们凡尘污浊,但也有人守不住这青灯古佛,在河畔迟疑徘徊。

        莲叹,却也无可奈何。

        有人悟的迟一些,便就随他去罢,世事不可强求,讲究本真,或许,他们还是舍不得凡尘烟火绚烂。

        莲无贵贱,人无贵贱,人与佛只有一步之遥,谁先觉悟,谁便先行一步,走出人间津渡,自此无大起大落。

        莲与佛对世人一视同仁,不以善恶为界,只以普度众生为本。

        “不问红尘事,做我方外人”,过了这般若门就不可全身而退。

        不被表象所轻易迷惑,活得通透,淡然自持,禅心止水。

        就做一枝青莲,悟菩提众生,化为莲台,普度芸芸。

        风物长情,花木知阴晴,草树明冷暖。莲常伴于佛身边,更是兰心蕙质,洞穿千百尘念。

        遇莲之人,自然是将莲奉为知音。

        殊不知莲生凄苦,扎根于淤泥之中,虽不必经历风雨,不必踏遍乾坤,但仍要遭受着淡泊之苦。

        莲曾散于红尘,无一纸修行,扎根于红尘之中,慕三千繁华,享十里风月。随了佛恩才植根于这彼端。

        她本无禅意,却最终留在这片土地上,静修云水。

        佛有情,莲亦有情,万物被赋予生命,予以情义。佛徒生来有情,但却远离红尘,与尘世再能相融,并将对尘俗之爱藏于心中。

        佛的慧根早已驻扎在此处,再无动摇之意,如此想来,便是“有情道无情”之意吧!

        红尘鼎盛,佛只得抛下身外之物,于佛门静卧。

        修行二字,竟是包含何等快意与虔诚,似皓月一般纯净洒然,淳朴至意。

        从此便只得安静自持,闲逸散修。

        此为莲之命,亦为佛之本。不陷于人世险恶,不惧岁月流荒。

        如此,若真有人世轮回,便让我化为一朵青莲。在时光中静心悟菩提,闲逸品香茗。

        在无味的时光细细品觉,在无常的岁月中只道寻常,便就慢慢散去了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