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大山里建了个水电站,今天还要学它,纪念它,为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鲁布革经验?
智慧建造
让时光倒流,回到1977年,那个时候,中国准备在鲁布革建个水电站。
一晃7年过去了,还没建好,为什么?
1983年,向世界银行贷款1.454亿美元,还有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捐款。
有钱了,招投标找个施工单位来干。一共有13个国家32家参加,筛选后有15家具备投标资格,最终投标的是8家。
日本大成公司报价最低,比标底价低43%,最低价中标,干!
鲁布革建好了,故事讲完。可是,就在前一段时间,为了纪念“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30周年,中建协王铁宏会长讲话,要求学习鲁布革经验,深入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
就这么大点事儿,还要学习?学什么?
首先要知道,在鲁布革之前,中国还是计划经济,建水电站归水电部主管,水电部下面有个水电十四局。
为什么叫“局”?因为那个时候,政府和企业是不分家的,虽然是施工单位,但是吃的是皇粮,拿的是铁饭碗。
没有农民工,都是正式的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这些工人都归中铁十四局管。
大锅饭,铁饭碗,也不用招投标,根本不愁活干,因为每年水电部都要下计划,活多的干不完。
这种格局的打破,起源于鲁布革,因为鲁布革是世界银行贷款,世界银行的惯例,必须全世界范围内招标,就这样,大成公司中标,把中铁十四局晾在了一边。
然而日本大成公司并没有从日本调来大批的工人,而是派了个项目经理,组成项目管理团队。
此前,中国是没有项目经理的,自打干完鲁布革,搞起了“项目法施工”,才有项目经理,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鲁布革,就没有项目经理一说,更没有今天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大成公司的项目管理团队一共30人,从中国水电十四局雇了424名劳动工人。
从此以后才有了总包和分包,才有了农民工到建筑工地打工。
此前,中国的建筑工人都是按天拿工资,干多干少,一天都是那么多钱,日本大成公司让他们计件,按工作量拿工资,人人干劲十足,多干多挣钱。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那时候中国人不懂索赔,不知道啥叫网络计划,更不知道啥叫关键线路,也不懂什么矩阵式组织结构。时间关系,不再多谈。
总之一句话,鲁布革是中国建筑业迈向市场经济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