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要让孩子学习好,先找长处少不了

2023-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孔雀勇士

随着中高考成绩公布,教育焦虑如同这炎炎夏日的温度,不断升高。这不,这次的闺蜜聚会已经变成孩子吐槽大会。梅说昨晚刚把儿子胖揍一顿。众人问为啥呀?原来梅的儿子下学期升三年级,为了跟上节奏,给孩子报了英语补习班。可是孩子回家就是不读,不想写作业,昨天实在看不下去,把孩子揍了一顿。听到梅的吐槽,大家纷纷开始吐槽自家娃千奇百怪不好好学习的情况,充满无奈以及对孩子未来无尽的担忧、焦虑。甚至有人说:“生孩子就是 ”

image.png

其实,可能是我们误解了孩子!美国儿童学习方法专家辛西亚.汤白斯和卡罗尔.芬克合著的书籍《引导胜于管教》提出:

有时候孩子身上的那些让人生气的性格和行为,其实是他们的优点,甚至是帮助他们在未来取得成功的特质。

image.png

what?不认真学习还有优点?甚至还有可能是取得成功的特质?不信,不信,坚决不信!没关系,作者在书中讲了80个涉及不同方面孩子状况的真实案例,带领我们去发现孩子的特点,并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以大家最为焦虑的孩子不喜欢学习为例:

首先,要关注孩子具体的情况,而非简单粗暴地下结论:孩子不好好学习。

案例一:特雷西的爸爸收到老师的反馈:特雷西已经一个礼拜没写家庭作业的。可是平时特雷西都跟爸爸说,他已经完成了作业,爸爸不敢相信这个三年级的孩子会撒谎。

案例二:8岁的鲍比又要去参加生日聚会了。然而他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当妈妈强忍住没有阻止他,吐槽到:“加上这个,光这个月就三次了。”鲍比笑着说:“是的,苏西也将在圣诞节前过生日。”加斯伯太太伤透了脑筋:“鲍比,你要是把对朋友的注意力花一半在学习上,你的成绩肯定要好的多。”

案例三:罗伯特太太大吃一惊,他收到了女儿的老师的通知,说女儿萨拉的数学不及格。萨拉现在五年级聪明能干有雄心,上半年的数学成绩还非常出色。妈妈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他决定带着女儿与老师谈一谈。老师跟妈妈说:“萨拉突然决定不做数学作业了,而家庭作业在学习成绩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本来萨拉的学习成绩很优异,但现在不行了。”

这几个案例都是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情况,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下结论,而是要多观察孩子,关注具体的场景和情况。毕竟影响学习的因素千千万,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状态。

其次,耐心地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发现孩子的长处。

以案例三为例:

在沟通中,萨拉认为,“我确实喜欢数学,但做作业太枯燥了我讨厌做20道题,其实做完五道题。我就知道解题的过程了,我觉得不需要那么麻烦。”

老师问他,“你觉得不做完所有的作业就能通过考试吗?”

“噢,那当然,”萨拉回答,“我考试总得A。”

通过和孩子沟通,我们可以发现对萨拉这样的孩子来说,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他比较倔,如果她认为没必要做的事,哪怕得0分,她也不会愿意去做的。我们必须赏识到她对自己很了解,什么时候能掌握概念,什么时候需要多做作业。她的自信心就是她的优点,不论在当下还是未来的人生中,自信都能帮助她抵挡同龄人的压力,也是她成长的动力。

最后,根据孩子的学习方式和长处,给予适当的引导。

因为萨拉是非常自信的孩子,她相信自己能做到,也会为此而努力,所以她妈妈和老师进行如下的沟通:

老师看着萨拉的妈妈,承认说:“萨拉的考试成绩确实很好,而我现在要算的成绩包括了家庭作业的部分。”

经过讨论萨拉妈妈,还有老师找到了一个他们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萨拉同意,每天晚上至少做一半作业。如果他的数学成绩在92分以上,老师就给他的家庭作业打满分,如果成绩不到92分,他就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萨拉信守诺言。有的晚上他做一半以上的作业,因为他知道为了掌握数学公式和概念,他必须这样做,后来下半学期的数学考试,他的成绩没有一次低于92分的。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可能不适合传统的学习方式。比如有的孩子更喜欢和朋友陪伴互助式学习,有的孩子更适合休闲放松的环境和姿势,有的孩子是听觉型学习者,有的孩子因为思虑过多无法快速进入状态等等。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是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引导他。当我们尊重他们的长处和学习风格时,不仅我们教养孩子的效果大大改善,还可以锻炼出孩子应对未来所需要的技能和信心。

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让我们头疼的状况时,可以告诉自己,孩子不可爱时,正是孩子需要爱的时候。慢下来,跟孩子沟通,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加以引导。相信这样,孩子的问题将越来越少,至少亲子关系能越来越好。

你说很难发现孩子问题背后的长处?可以多翻翻《引导胜于管教》这本书。书中作者运用80个常见小故事,描述了80种孩子典型的让家长焦头烂额的行为(包含学习、关系、日常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提供不同的角度教我们透过问题表面挖掘到孩子的长处,进而更好地引导孩子。甚至可以拿来当做问题宝典,遇到相应的情况看看别人的处理方式,就能获得灵感(我已经在这本书里找到十几个处理娃的方法,嘿嘿)。
PS:当然,并非所有问题的发生都是风格的问题,它可能是医学、神经学或心理学层面的原因。这时候还需要家长关注,寻找专业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