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

30岁考研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二)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11人  王西勺

6月正式离职,我出去好好玩了一段时间,再回来处理一系列事情,一整套搞下来,差不多8月底了,当年的考试时间是12月底。

我没有到目标城市准备考研,虽然父母在身边,生活上比较方便,但相对来说干扰也更多。而且对一个城市不熟悉,适应环境、找地方自习等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

所以我选择留在自己熟悉的城市,在本科就读的大学旁边租了一套很简便的房子,因为靠近学校,学习氛围更好,去自习也方便。

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做了这些事:

1. 搜集信息,做规划。

大概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到目标学校的官网,分析招生章程,目标学院近几年的专业招生、招录比、历年真题等,做到心中有数;趴在考研论坛将有关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经验帖子仔仔细细读完。

(1)考什么专业?学硕还是专硕?

招生章程分学校和学院招生章程,学校的章程涉及整个学校,挑与自身相关的部分进行关注就可以了。具体专业的情况在学院章程上会重点呈现,注意分析数据,名校一般推免生占比比例大,因此要清楚知道自己所想读的专业计划招多少人,剔除推免生还有多少名额,关注历年招录比,和新专业招生,把要考的专业定下来。

新专业某种程度代表一种新的发展领域,尤其对受科技发展影响比较大的专业,缺点是因为新,大家都在摸索阶段,老师也需要边探索边教,课程成熟度不如往年都招生的专业,优点是考虑到前面的因素,竞争相对来说会小一些,如果不想正面火拼,也拿不准要选哪个,可以优先考虑这个。当然也可能只是学院对专业进行调整,并不代表是新领域,这个就要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比分析了。

至于考学硕还是专硕,还是与你读研的目的紧密相关。我当年选的是学硕,是考虑到可能还会读博。学硕和专硕的区别无非是学硕偏理论,专硕偏实践,拿我就读的学院来说,学硕的毕业要求是论文,专硕可论文,可实习成果。当然,学费上专硕比学硕要贵,其他区别不大。

(2)真题非常重要。

历年真题非常非常重要,分析真题是必做的功课,特别是近一两年的,只要不是运气太差,刚好考的那年撞上学校大改,那么题型、出题风格你都可以熟悉了,有的学校会重复出题,说不定你这一年考的题目以前就出现过。准备初期可以大体了解一下。至于怎么找到,有的学校提供,有的不提供,不提供的想尽办法找到。

(3)挖掘考研论坛信息。

考研论坛对我帮助很大。

首先有助于找到参考书目。目标学校不提供参考书目,加上是跨专业考试,尽管以前的工作属于这个专业范畴以内,但我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两眼一抹黑。考研论坛有很多经验贴,成功的、失败的,有本科就读这个专业的,也有跨专业考试的,大家都会列一些书目,不管是基础理论概述,还是针某个理论、某个领域进行专门论述的书,功夫做得细致的,甚至会对自己看过的书进行简单介绍。我把几个帖子一整合,基本书目就有了。

其次是找人。找那些已经成功考上目标学校就读的楼主,有些会留下联系方式卖书、笔记、真题等,即使你什么都不买,有礼貌有效率地沟通取经,他们一般也会很好心地回答你。我那时就紧密地关注了一个考上目标学校的“师姐”的微博,并通过她的关注人关注了学院院长、许多老师的微博,她发博不多,经营着一个卖考研笔记、真题和私人辅导的淘宝店,也挂同学的笔记在卖,颇有商业头脑。我从她那里买到了好几年真题和考研时她做的笔记,后期自己看书做笔记的时候,偶尔也会看看她怎么做。

找人就是找信息,一方面他们提供了一种路径,分享自己看过的书、做过的笔记、踩过的坑,相当于提前把这条路走了一遍,并且实现了你想要实现的目标。这些经验放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不见得都有用,但可以用来做参考。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就读,大体对学院老师比较看重的主题有所了解,我关注的这位“师姐”就发给了我不少老师上课的课件给我,在出题趋势上可能有所帮助和启发。

(4)做规划安排主次,分清缓急。

我不是一个善于做规划的人,因此只是针对这四个月,每个月大体做什么、重点做什么进行了粗略规划。后期准备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出现失控,才给每天的安排做了一张时间表,因为当时的生活只剩下了考研这么一件大事,时间表虽然单调,但很规律,规律的生活有利于情绪稳定。

2. 抓大放小,集中精力攻弱势。

研究生考试分为英语、政治和两名专业课。

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几乎把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了专业课上。

我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虽然因为工作上用不到什么专业知识,加上人懒,英语荒废得差不多了,但还是带有心虚地认为自己的底子还在。为了验证这一点,我在网上找了就近的一两年真题,严格遵守考试时间做了一下,结果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太坏,因此就放心大胆地只买了十年真题及解析,考研单词(真的很多单词不认识了)和英文写作类的书籍。

花的时间也不多,但基本上每天会抽一小块时间来学习,算做专业课看累了后的调剂。我把重点放在十年真题上,反复做了好几遍,一边解析知识点,一边找感觉,最后基本上是考到了我的预期。

政治学科也是被我视为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和时间准备的考试项目,毕竟自己来自高考大省。政治考试的书,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四件套,买了第一、二和四本,看了第一本和第四本,第二本是1000题,没有做完,花的时间算是少之又少。事实后来差点教训我,人往往栽跟头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弱项,而是自以为自己的强项。因为花的功夫少,到考试的时候我心里完全没底,最后比自己的预期差了不少。

这里有个小插曲,当年时事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得比较多,而且确实考到了,但我在考场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其中的一两项给忘了,直到考完都没想起来,等到交完试卷,我往后一转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后面的墙上贴着呢。这里不是要提醒你考试的时候左顾右盼,而是以血的教训告诉你生活处处有惊喜。

既然花在英语和政治上的时间不多,可想而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就花在准备专业课考试了,谁叫咱是跨专业考试呢。

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前后总共翻过的书估摸有四五十本,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入门书,主要是基础理论概述,我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几个渠道买了好几本,略读后,以一本为主,读到相关章节时,会翻一下其他几本书,进行补充阅读,基础理论是日后在脑子里建立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石,极为重要,打好基础属于“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类是针对某个理论或者研究进行详尽阐述的图书,入门书虽然在重点理论或研究上相对而言着墨更多,但篇幅也不可能太多,如果要对重点理论和研究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必须要读专著。这类书是我度过的书中占比最大的,当然有精读有略读。

第三类是一些知名教授循例每年对学科发展的总结,他们一年一年做下来,最后汇编成书,没想到最后成为了一年一度考研人最期盼的书籍。当然,学术界也有老师和在读学生专门做这个学科考研的生意,会专门编写书籍和资料,并试着提供各大名校部分真题答案参考。通过对这些参考答案的研究,你能大体知道怎样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规范作答。而且后者一般会对一个年度可能涉及的考点进行推测,也值得留意一下。

我读书采用的方法是总体略读,挑重点书目出来进行精读,边读边做笔记,做笔记是比较艰难但重要的环节,是用来证明你真正读懂书,对理论了然于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速度很慢,只适用关键图书。遇到不知道怎么来表述的时候,我会借鉴别人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师姐”的笔记。

3. 勇敢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寻找相应措施。

如果你让我现在用一个词来形容考研准备的这段经历,我第一个想起来的词一定是“孤单”。

是一种你也很忐忑很拿不准未来会怎么样但既然做了就不宜向外人道的孤单,是一种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走向了另一个阶段而你似乎又回去把以前的路重新选择一次不确定这样值不值得的孤单。

即使你走进大学的自习室,知道周围的人和你朝向同一个目标,但你深深地知道这是不一样的,你没有真正的“研友”。他们都是我的学弟学妹,偶尔会通过借资料进行小小的搭讪,但我从没透露过自己毕业多年,我知道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这种行为当时还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更没法听见别人惊讶、不解,但只能说“你真有勇气啊!”之类的话。

你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你在做这件事,但他们没参与具体操作,就像你参加跑步竞赛,他们都是外围给你喊“加油”的人,却不是你的跑友,没法真正体会到你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你的整个生活里只剩下了这么一件事情,每天要按计划推进进程,争取在一天结束临睡前,问自己的时候,脑袋里有点东西。你的时间仿佛在这几个月凝滞,而你的朋友在短短的时间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结婚的结婚,升职的升职,买房的买房,计划有孩子的有了孩子,你忍不住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担心最后的结果。

这个过程是每个选择这条路的人都要面对的,我那时候是怎么来应对的呢?

首先我尽量不呆在出租房里学习,刚开始我对自己的自控力和独处能力过于自信,打算先在出租房里复习一段时间,因为学校还在放假,自习室不多,心想着等开学了再去学校。但几天下来,我变成每天要么刷微博刷手机,一刷刷半天;要么看剧,一看看一天;要么早上赖在床上,下午午休一觉睡到天黑,晚上干脆完全放弃。

这样一天下来,啥正事没干,于是心里立马把自己从头到尾骂了个遍,空虚、内疚和担心齐齐上阵。

所以我马上转移到学校假期拥挤的自习室,自习室的气氛会让你连抬个头太久,都感觉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哪有心情想太多哟,只能老老实实埋头看书了。

其次计划断了没关系,捡起来继续。这就和我们平时做计划一样,有些人一旦一次破坏了计划,干脆觉得计划没用,后面就干脆计划作废了。

我前面提到自己有大体计划,也有每天的时间段规划,但一个月也有那么一两天实在提不起劲来学习,那我干脆放任自己,想干嘛干嘛,过完这个点,计划肯定会耽误,但没关系,重新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计划接起来,只不过晚了几天,还是可以继续,只要做了,就还是实践了原来的计划。

第三,遇到情绪压力大得不行的时候,想哭就痛快哭。特别是临考的那段时间,你会觉得还有好多内容没看,会埋怨自己以前干嘛去了,觉得这几个月恐怕要白费了,看别人好像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更是担心等等,各种压力堆积在一起,那还能怎么办,哭呗。哭完第二天该干嘛干嘛,总不能不考,即使子弹没带够,如果要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这些就是我在准备考研期间的一些基本准备方法和应对措施,虽然确实不容易,但最终还是熬过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