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2

2022-01-30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于不安

除了幼儿园的小红花,还有更大的社会的大红花和掌声。最后画面来到瘫软在角落里的儿童,是一种无望的被驯服和主动的放弃吧。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声音的强大,必然导致个体和个性的无力。

影片借着方枪枪加入集体的过程,展示自由与个性,被不断压制与反抗的过程。不仅有自由意志与体制的较量,也有在体制中融入群体和会遭遇的困境。想到张爱玲说过一句话,一个女人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而融入群体又是人最根本的需求,所以在强大的体制面前,因为无法承受的孤独感,自由自我的牺牲只能是最佳的选项。孤独和自由,本来两个不对立的命题,但在强大的主流声音中,变成了最大的对立。

影片也可以从内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呈现一个循规蹈矩的幼儿园老师和其内在孩子的各种斗争博弈。而最后是将自己的内在孩子,以及人性里面的恶忽视和压抑的过程。而这种压抑带来的是,扑克脸的呆板和僵化,以及内在巨大的愤怒感。真实自我被绞杀带来的面目狰狞,不时的从日常工作中漏出来。园长的表情,更有一种吃人制度的象征。所有的禁锢压抑,都不可能终于某一个个体,而是互相倾轧,并层层传递。

影片有很多象征,剪辫子时对个性的毫不留情,尿床里对自由及天性的渴望,还有无法融入时的挫败。努力拉屎,脱衣服,想得到小红花的渴望,和第一次得到小红花的反讽。寻求关注的不断失落,和后面违反规则,以及丑化自己反而带来关注的错乱。影片很多裸露的镜头,有一种在体制下,个人只能赤裸裸的感受,还呈现了儿童游戏中,性意味被点破的羞耻感。

李老师扮演吃人动物的意象,也引发了影片的高潮,一群四面八方群起反抗的孩子。而第二天枪战里,黑色衣服的男孩被枪群体打倒的画面,也暗示了反抗的必然失败。人性里的黑暗,可认为是深渊,但也是人最大的生命力来源。最后的反抗,导致关小黑屋以及带来的群体排斥,是集体潜意识对人性的排斥和不接纳。

脆弱带来的只能是切割,压抑,只有自体不断的被接纳和舒展才带来包容和整合。所以更成熟组织的评判标准或许不是优秀和卓越,而是他能容纳多少的差异化或者说坏。

很早前看过这部片的片头,看到剪辫子就看不下去了。而今天一口气看完了,期间的进步也是我的容纳能力的拓展。愿意或者说敢去碰触那种压抑和不断被勾起的未知的恐惧感。而之前对影片投射的弱小无助,随时担心出意外的部分,也是值得我去品味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