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摄影师遗书曝光: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阳光的人,却深陷抑郁?

2022-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壹念心知岛

11月28日深夜,杭州知名摄影师“鹿道森”在微博上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在他的遗书里,可以说是一部现实版“不被爱的人的短暂一生”。

这封遗书里,他追溯了自己短暂的支离破碎的一生,最后一次向世人诉说自己:

01 假性自我:看得见的炽热,看不见的辛酸

鹿道森出事后,他的朋友李先生表示“鹿道森”平常是一个很阳光温柔、会主动关心别人的人,很好相处”。

在未自杀之前,他的确是朋友口中的样子。

他本人的照片:阳光、纯净。

他的摄影作品风格:明艳、唯美、梦幻、有趣。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粉丝谈起他:

他只有一千粉丝的时候,在微博抽奖送礼物。想到快递到付会贵一点,便决定承担下快递费。 明明那时候,他也襄中羞涩很久了。 他开免费摄影班。 而当时与他同等水平摄影师的摄影班是500到900元一个人。 但鹿道森没有因为课程免费就敷衍对待,每次上课时间都3小时起步,每个同学的作业都会认真指导。

这些与微博里丧丧的文字、敏感而脆弱的内心、痛苦压抑着的过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想着,他好像一直在透支着为所不多的力量去照顾别人,用尽所有构建着现实世界的温暖、明亮。

人前的温暖也许已耗尽了他仅有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原本是可以来疗愈、安慰自己,兴许能让他挺过这次。

这些让我想起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提出了“真我”“假我”的概念。

当母亲足够敏感,最初婴儿饿了能及时喂奶,困了会拍他入眠,尿了能及时换尿布,并能同频婴儿的感受,接纳婴儿的情绪,爱孩子如他所是,而不是整天想着打造“理想宝宝”。

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便能发展出“真我”,往后他们做事情做人不是为了应对某人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因为“我” 想那样去做。

而“假我”则在婴儿对环境的顺从中形成。

如果母亲不能敏感地对婴儿的需求做出反应,婴儿就必须被迫顺从以求生存。

这可以说是婴儿为了生存、为了获得母亲关注而采取的策略,因为婴儿不这么做就不能获得关注甚至活不下去。

也许,在他心里那个自卑、暗淡、无力的自己,是不敢被优先照顾,长久发展下去转化为不配得到照顾的。

鹿道森遗书的配图是电影《那个杀手不太冷》,小女孩马蒂达问杀手莱昂:

“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莱昂的回答很令人绝望:“总是如此”。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父母及父母所创造的成长环境是他往后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他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便是他与他人的相处模式的延续。

在鹿道森眼中,父母是嫌弃他的,小时候嫌他成绩不好、不爱说话、不爱打招呼。

所以,在学校里便上演着亲子关系的复刻。在家里,他是被嫌弃的孩子,与同学相处中同样出现了这种嫌弃。

因为被嫌弃乖、礼貌、安静、像女孩子,便遭遇了他人的霸凌、言语暴力。这种霸凌、言语暴力也对应了家庭里的“被踢了一脚”、“言语暴力”。

最后,“父母嫌弃”内化成“自我嫌弃”,便是他所认为的“从未得到过爱”。

尽管后来父亲贷款十多万帮他开了工作室;

生活中有很多相互扶持的朋友;

事业发展上“鹿道森"是有自己独特风格、客量稳定的独立摄影师,开设有摄影工作室,并且还在带学徒;

最近他刚刚有一张作品发表在 《VOUGE》上面。

可是这又怎样,从父母言语中,他仍然敏感捕捉到,嫌他不够成功、赚不到钱、不结婚的意味。

他依然留在原地,那个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强烈挫败感的孩子在苦苦挣扎。

在为钱发愁和坚持梦想之间的“顺应他人”和“做自己”,演绎了一出自我证明与自我实现的纠缠。

经过了十几年,在他心里觉得依然无法让父母满意,依然无法得到想要的爱、赞许和关注。

用尽力量所获取的他人的爱、赞许和关注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法消融这座被父母所“嫌弃”的冰山。

最终,用于自救的过度付出不过是徒增过重的内耗,没有一丝力气的他最终滑向了深渊。

结局便是:世界很美好,但我不好,不配活在这个世界。

最近的热播剧《女心理师》的开头,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街头。

在这些人中,可能有焦虑的母亲、患有暴食症的女孩、自闭的新娘......

必然的,世界的每个角落,一定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鹿道森”。

那么,从小缺失爱的人,该如何进行自救?

a.接纳自已接纳自己目前所有的状态,允许自已不好、不坚强、不努力、不成功;就算是丧丧的、没那么阳光,或是此时停下来都是可以的。

b.看到资源回顾人生,要像串珠子一样收集自己的闪光点、小确幸。当你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可以尝试着询问朋友、亲人,在他们那里你将得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收集完毕后,你将获得一条珠串项链,请将它郑重的挂在你的脖子上,从这时起你进行了重新构建自我。

c.你需要找个人聊聊当你觉得人生无助、无趣、无望时,短时间内难以摆脱出来,且又无法向他人言说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鹿道森去世后,据说鹿道森的父母遭受了很多的网暴。

亲子去世,痛彻心扉的他们比谁都要难过。同时要遭受这样的苛责,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过度的残忍对待。

而这,看似替逝去的鹿道森讨回了公道,事实上他早已用自杀的方式,将自已的生命重新还给父母进行过报仇雪恨。

必须得承认,有些父母确实是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但这并不代表着不爱,只不过表达爱的方式存在着认知上的局限性。

所以,永远不要放弃亲子之间的沟通,越是差的亲子关系越要沟通。

沟通带来了解,理解和和解便在路上了。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一生治愈」是一句烂大街的话。

但我也一直以来,所记得的童年期的快乐时光,帮助我抵御着人生中一次次的焦虑、每一份不如意和失败所带来的沮丧。

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智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认为智力培养所代表着未来。

越来越多的事件,却告诉着我们心理健康关系着生命,很多孩子等不到长大成人、事业绽放,生命在未成年时嘎然而止。

所以,也请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关切的了解一下“孩子今天的心情如何、开心与否、以及是否遭遇校园霸陵”。

而关于校园霸陵,你的孩子不管是被打还是打人,请及时关注和干预吧,别让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无助的“玫瑰少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