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的书

2018-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本心88888

《巨婴国》读后感

原以为武老师的出名只是因为文笔好,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变得深入浅出让非专业的人也能津津乐道,免不了有宣传炒作的成分,有浪得虚名的嫌疑。这本《巨婴国》一口气读完竟然让我有胸怀激荡、振聋发聩的感觉,名字起的比较有吸引力,让人升起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什么成年人还是婴儿呢?这种说法很新鲜,怀着要揭发他夸大事实,虚假宣传的目的,我竟读的欲止不能。

武老师的文笔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情感自然质朴,真实流畅,很多思想源于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许多事例来自身边耳熟能详的新闻报道。说她给我带来了革命性的颠覆不过分,因为首先武老师也是同道中人,这点是我和他心有戚戚焉的部分。生命内核的完善和构建的方法,他说的非常准确——觉知,这也是本书的灵魂。

围绕这个中心,人们平日表现出种种失衡的言行为什么会出现,心里动机是什么,在后面的章节里逐渐深入反复的阐明。没有让人迷惑的专业词汇,没有复杂深奥的逻辑推理,他讲的感受似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能遇到的心理问题。问题都能遇到,但是你未必可以意识到,更不会区思考问题何以存在。

“婴儿和巨婴,最根本的心理,是全能自恋。它有四个基本变化:一、全能自恋。我是全能的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二、自恋暴怒。意愿被拒绝,神就会变成魔,而生出摧毁欲。三、彻底无助。暴怒不能表达,就会转而为攻击自身,让自己不能动弹。四、被害妄想。我的所有不顺,都是因为外界有一个魔鬼害的。”

有人说读懂一本书的标志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那么武老师上段话作为全书的精神核心,我将用自己的语言这样转述:

人生来就有各样的欲望,其中幻想自己主宰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这个欲望一旦被某种程度上的满足,自我就会得到强化,获得最基本的掌控感,这种良性的互动会让一个人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过来总是被拒绝就会激起心里无边的愤怒,要破坏摧毁一切。这之后的心理动机是因为害怕失控,不能掌控这一事实让人生出无力感,绝望感,这种黑色的负面的能量总要找到一个出口,有的人把情绪宣泄于家人和孩子(对自己来说损害最小最安全的人),有的人能量较低不敢向外宣泄就转而攻击自身,进而产生一种虚妄的自恋,想象出一个假想敌与之对抗斗争,能量在纠缠矛盾当中消耗殆尽。

欲望=痛苦,久而久之把需求和欲望看做是“恶”的根源,压抑自己的欲望,表现的人畜无害,失去生命的活力。

人们都渴望心灵的深度连接,婴儿期和妈妈的连接建立得稳固顺畅就有利于婴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基础。切断连接,自我孤立的人人格上往往也是破碎的,如同僵尸一般。

我08年读研究生,迷茫无助的苦痛催生了我想认清自己的想法,十多年在宗教、灵修圈的摸索使我对自己有了稍稍清晰一点的看法。很多不知不觉的言行慢慢变得有知有觉,看清了自己身上很多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想信念对自己的约束。

看破即放下,很多人说放下很难因为还是没有看清。看,把自己当成外人一样地看,疏离地看,冷眼旁观地看,看看这个正在发狂的自己是怎么了,情绪背后发生了什么。从刚开始的粗砺混沌到微微透出一丝亮光再到后来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一些心理模式。突然间执着的痛苦就消失了,黏着的欲望脱落,随着情绪流走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真实的认知方式,那么剩下的就是和武老师一起品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一个痛苦矛盾的后面都附带了一份丰厚的礼物,觉知力高的人就像一个转化器,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可以不断的把烦恼忧愁转化为绽放的生命活力。

用书中的说法,在阅读这本的同时,我也和作者建立了深层的连接,他说的很多心理动机都是我曾经有,现在也不同程度存在的东西。

建立连接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真诚二是敞开,恰巧我的本性中这两个素质都保存的很完整。文艺作品也这是这样,打动别人的东西“正是他自己的命运剧本。”武老师的书文采不可谓之飞扬,思想也不能称为深刻,但是能让你感觉到总有一份真诚在里面,他展示的都是真实的自己,真实是感染别人的第一要件。

武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历史上的一些政治人物和成功的人物,独到精准,虽没有雄辩的文笔,犀利的解读让人无话可说。真相的揭露必然带来不适的感觉。有些人虚假的自我过于强大,以至于真相血淋淋的呈现在目时,没有勇气面对,在没有宽容和接纳的条件下强迫接受恐怕会真的让人疯掉。

放眼望去空心人、没有自我的人、没有灵魂的人、人格破碎的人、虚假自我的人几乎充斥在我们周围每一个角落里,他们有的是成功的政客,有的是让人羡慕的富商,也有众人眼中的“善人”、还有的是天才、精神失常的人。书里提到了各色人等,仔细品读都有自我的影子,随着体悟的深入遂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对自己的了解越深刻,越是能了解别人。

有问题不可怕,要看怎样看待问题,“正常人都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人,说明是正常人”——曾奇峰语。让能量流经自身而不停滞,不积压,不变质成为“有毒”的能量,生命的能量被看到的越多,流经的越快,生命就越是潇洒。

书的最后,武老师用他自己的方法表述了“修行”的途径和目的:“做事时重要的不是头脑多聪明,而是让能量流动起来。能量流动起来后,它会自动指引你走向何方,这就是所谓的发挥,而超水平发挥,都意味着能量充沛而流畅地流动。”“所谓潇洒,就是挥洒各种能量吧,自己的和流经自己的。”

让自己变成能量流通的容器,不执着,不存积。而“最简单的表达则是,人性自身即是答案,生命自身即是答案。”

这本书的理论没有多少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实践上来看是一本指导“修心”的好书。思维怎样运作分析地犀利独到,指出了很多“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感触,让你和自己分离出来,更好地看清自己。

“严重被抛弃创伤的人,拼命去抓住一点什么,以此形成一种存在感。”一直以来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不敢独处,特别害怕一个人。我不断用各种方法来逃避孤独,看书、看电影、和人一起聊天、养花、养小动物。尽管外表看上去有些兴趣爱好比较高雅,而且就读书而言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虚幻的满足感。很多对读书望而却步的人纷纷表达对我的钦佩和尊敬,好像我读的书多就有一颗多么高贵的灵魂。

家中摆满了花花草草,养宠物也是极尽周折,投入了很多精力。附庸风雅的欣赏音乐、研究制香,以便在和人聊天的时候展示自己“非同寻常”的品味。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里有没有解脱,有没有安然骗不了自己,这么多年我一开始跑寺庙、找同修、读经参禅打坐,回头问问自己这颗心,并没有解脱。在世俗的漩涡中七上八下,痛苦挣扎惶惶不可终日,经常处在一个惶恐的心境下。

究其原因为何恐慌?因为心不定,为何没有定?因为没有一个坚实有力的自我,心始终在风雨中摇摆,没有根基。为何没有自我?“严重被抛弃创伤的人,拼命去抓住一点什么,以此形成一种存在感”,“感受到要命的空虚”,被恐惧袭击的时候,好像是瑟瑟发抖的一片树叶,无能为力又绝望透顶,仿佛为黑暗所吞噬,看不到未来和光明。

我缩成一团,全无招架之力,拼命的往外抓,哪怕是杯毒酒,也要一饮而尽,不想看到自己的孤独无援,不敢看到内心有着黑洞一样的虚无。不管做什么,哪怕是念佛打坐,不要让我面对无能的自己,我不想接受的自己。

在和人的互动中也因此不敢接受别人对我的好,总想讨好对方,不敢麻烦别人,认为求人帮忙就是给人添麻烦,会惹对方不喜欢自己。心中对爱极度的渴求,哪怕稍微感受到对方对我有一点好,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执着于这份感情,会为了不被抛弃选择飞蛾扑火的行为。

木心说“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我说“恐惧是万恶之源”。看了武老师的分析,我豁然开朗,看到了一个讨好的自己,一个空虚乏味的自己,一个害怕被抛弃的自己。“看见,就是爱。爱,就是答案。”

当我主动沉浸在和空虚的连接里时,感到了能量的流动,平时第一次没有拿起手机给别人发信息,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在恐惧的海里随波逐流,随着害怕的心绪起伏上下。“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我好像看见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在风雨中跌倒,又爬起,前方就是光明,路途充满荆棘,尽管步履维艰,眼神充满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她是走向自

武志红老师的书
武志红老师的书
武志红老师的书
武志红老师的书
武志红老师的书

己,走向生命的辉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