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投射出来的是,内心分裂是美国人注定的命运
何谓正确,难以评论,何谓政治,多少能懂一点。
仿佛世间就是一个大斗场,国家、族群、家族、个人......,无不在争权夺利。
但是有些事情根本没有这么简单,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弱势方争取权利的问题,而是强势方还要称霸,唯我独尊,赶尽杀绝。
顺便推荐我一直大学用这个公众号:不流泪情书
里面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各大平台的vip电影、电视剧,都可以免费观看,还挺好的,有什么问题还可以主页私信找管理员解决,真的良心平台公众号
《黑色党徒》(美国)
我对片名、海报、简介所产生的三种主题观,其实细想来,不都是一体的么。
但是关于3K党,我之前确实不了解,因为这部电影我才去网上了解了一下,最后才感概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纳粹么。
所以资源一收便放了几天,明白这将不是一个讨好的主题,大概观看时会心情沉重,于是选一天阳光大放时才看了。
原来电影是根据自传书改编的,它带有传记色彩,便意味着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它代表人物的亲身经历,当然,因为是电影,所以导演与编剧有发挥也正常,但大体是不会变的。
《黑色党徒》明白自己在讲的主题是多么敏感,全美国最不喜它的人很可能就是总统大人,这是多么直白的与川普相怼,这是观看时会冒出的念头,没想到在剧尾总统的影像就被引用了。
敏感又政治的故事,那就不要讲得太严肃了,否则观众不耐看,于是导演玩起了讨好的手法,把它变成喜剧吧。
男主罗恩的形象便出现了,看似木讷,发型夸张,言谈敏锐,收放自如,当然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幽默感。罗恩的幽默感源自一种清醒的自嘲与自贬。
电影的背景既然如此,这是个黑黑人的年代,那好吧,做为唯一一位黑人警察,那就让我来表演何为专业水准。
所谓专业,就是面对的即便是仇人,也不输自己的职业守则。
罗恩所在的警察行业明显跟黑人的民权组织是相对立的,甚至可以这么来讲,在那个年代,因为警察局是白人把持的,里面几乎全是白人,而警察手握执行权,对黑人群体有过厌弃式的执法,所以从表象来看,可以说当时警察对于整个激进黑人群体来说就是敌人。
而罗恩自己明明就是一位黑人,他却进入了与黑人群体相对立的执法部门。可以想象于他这样的人物内心可能产生的分裂感。
他在警察局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被排斥被边缘甚至被鄙视不都是会正常发生的现象嘛,怎么应对,职场存活战还得打呢。
于是喜感是导演可以赋予这个人物最好的人设了,不然故事会讲得太重,也并不利于黑人形象的讨好设计。罗恩的幽默感由此产生了。
最讨好的幽默不就是自嘲与自贬吗?但是谁又真正愿意贬低与嘲弄自己呢?又但是如果一个人连自个儿都不当回事,你还能拿他怎么办?强不强大,不在于表面获得的权利与尊重,而是人内心的自我修护能力有多强。而罗恩,似乎就有这样的能力。
愿意自贬,也心埋自尊,带着卧底警察的信念,不怕深入黑人民权组织内部,也同样不怕与崇尚白人至上的3K党周旋,黑白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完成任务就OK,所以他看重的,明显是自我的价值观,他希望不带偏见的去处理事件,甚至这跟他自己是不是黑人都没关系,可能他希望在这个国家里能有一种平衡的关系,大家只遵从美国人这个概念,而不是美国白人,美国黑人的区分,所以他大胆去应征警察局的职位,这个职业正好处在民权的冲突带上,如果他能于其间处理恰当,获得肯定,做出表率,那就表明一切都是可能的,所以他选择去做卧底,不见风光却怀正义,也可以说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证明自己吧。
另一个与他搭档的白人警察弗里普,是个犹太人。拥有一张白皮肤脸是有优势的,只要你暗藏心机,表演专业,是不容易被人发现你的原生血统的。
肤色、血统,是那些极端教派一再强调的,是他们区分人类的标准,只是他们的故事讲得真的不好,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他们的肤色与血统才是最高贵的。上帝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很明显,3K党对犹太人非常憎恨,所以弗里普跟罗恩一样,为了获得那些党徒的信任而不得不咒骂自己的血统,卧底本身就代表一种极致的分裂,甚至是背叛。
喜感的另一种手法就是错乱。
罗恩与弗里普,一个在电话里,一个是真实的出场,却以同一个人的身份展开探入3K党组织的卧底任务。这本身就能产生错乱感,又让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陷入情绪的表露,这样的场景出现,喜感便有了。
但是,我在观看此片时却并不觉得好笑,全是悲哀。
哪怕罗恩在电话里贬损黑人,弗里普当着众人的面用脏话咒骂犹太人,尽管语言犀利,讽刺意味十足,语调如脱口秀,但这些场景怎么让人笑得出来。
有没有那么一刻,他们的话里是有真实成分的,因为那模仿白人的口吻说得太惟妙惟肖了。然后你不得不被电影开篇不久出现的,那段黑人民权组织领导的演讲给折服了。
这大概是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最有感染力的演讲了,奥巴马都会佩服不已吧。这位黑人领袖在演讲里谈到一个观点,黑人中有太多人想变成白人,变成压迫黑人的那类人,因为白人厌恶黑人,最终导致黑人自己都会厌恶自己。
所以说,自贬与自嘲也有其根源性的吧,没有根基哪来想象。
当然,最能触动我思考的是那位叫帕特里斯的黑人女孩,她是黑人大学生联盟的领导人,也是罗恩心仪的对象。
她与罗恩有过一段对话,谈到了黑人的双重意识问题,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黑人,罗恩将它升华为两种人格,并承认自己有双重人格。
帕特里斯与罗恩不同,她认同自己是美国人,但更确定自己黑人的身份,所以她愿意为了争取黑人的权利去战斗,而罗恩认为现状是可以改变的,并认为从内部体制改变,但帕特里斯认为不可能,因为白人不可能不挣扎就放弃权利,整个体制都有种族主义倾向。帕特里斯认为就好好做个黑人便行了,然后去为黑人的权利作斗争。
这对恋人的思想都想改变现状,但是他们思考的路径是不同的。罗恩想通过改变体制从而寻求平衡,而帕特里斯认为应该守住自己的阵营与对方战斗争取权利。
从某种角度来说,罗恩希望的路径在之后的好些年有所实现,不然哪来的所谓政治正确一说。而罗恩这本自传书在2014年出版,并在今年搬上银幕获得大奖,还很有冲击奥斯卡的势头,说明什么?难道不是帕特里斯的观点又有新的证实了么。
电影快结束时,帕特里斯与罗恩同时举枪,向着走道的尽头而去,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恐惧的,从尽头的窗户看出去,山上一群3K党正在焚烧十字架。这种景象的意味多么深啊。
片尾全是纪实影像,就是这些年在美国本土发生的真实冲突。那位体制的最高代表者的演讲也出现在了银幕上,是纪实性的。
当这些影像制作成集锦而放在屏幕上时,很难相信那是美国。一个自由与民主的超级大国,其内部也会有如此触目惊心的骇人事件,而这些事件的指向都是极端的民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
“把美国从他们手里夺回来。”演讲者此话令人疑惑,难道美国在搞内战了么。
当然,美国大概是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国家,以开放之姿,以自由与民主为旗号,吸引全世界的人倾之若骛,创造了一个超级帝国,但是现在,白人在号称血统与土壤,似乎重新开始强调只有白人的血统才配得上美国土壤。
但是我们都知道,美国有那么多的移民,那片土地上有那么多不同的血统存在,我们现在都承认基因的强大,对原生的文化与观念多么执着,所以那片国土能创造那么多的奇迹,难道不是因为多元化的助推么。
包容是平衡之本,那是表象,而人的内心呢,真正的认同感是发自人的内心深处,但是如今,似乎感到内心分裂正在这些移民国家里大面积的出现,所以这部电影的意义是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