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逝》想到“哀伤辅导”
愫姐接受广州电视台“广视新闻”栏目《伤逝》专辑采访的视频
一、前言
“哀伤辅导”是一门技巧课程。从学习中了解到,哀伤分为“广义的哀伤”和“狭义的哀伤”,因死亡带来的哀伤称之为"狭义的哀伤",“哀伤的反应”有几种,其中"狭义的哀伤"的反应多表现为“震惊与否认”、“沮丧”、“接受事实”。
“震惊与否认”即事情发生后,处于震惊状态当中,拒绝接纳所发生的事实,不愿意相信这些事情真的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沮丧”即发现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心理上又无法接受,陷入无助,无奈状态。
“接受事实”即接纳丧失为人生的一部分,并从中得到成长与学习,找到丧失的正面意义。
二、个人经历
几年前,我经历过两次“狭义的哀伤”。2008年5月,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因经历将近10年的抗病历程,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女儿也正在与癌魔抗战,爸爸离开一周,我就要怀着悲痛,带着女儿到广州继续治疗,不幸的是,在距离爸爸离开后仅仅10个月时间,女儿也因治疗失败离开了我,当时前言中所说的“狭义的哀伤”的反应全部出现在我身上,自己一直在问:“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更加不能相信女儿就这样永远地离开我,女儿生前的一切都像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在眼前播放着,那种伤痛是无法形容的。幸好,在回忆中,看到了女儿的乐观和坚强,也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群体的需求,他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就再次怀着悲痛接受事实,报名加入广州金丝带的义工队伍,尽自己所能投入服务。
在刚开始的时候,除了每天白天上班,每周固定3个晚上回教堂参加团契和侍奉,其余的几个晚上就尽量参加广州金丝带的义工服务,不让自己有时间停留在哀伤的痛苦中,在服务中,自己将对女儿的爱转移到其他患儿的身上,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真正的从痛失女儿的悲痛中走出来,虽然我能走出来不再沉浸在悲痛中,但我不会忘记这悲痛,因为“悲痛是所有感情中最高尚的,它是给予亲人的最后的爱。”
三、服务分享
我在多年的家长服务中也接过孩子因治疗失败而不幸离开父母的个案,这其中的大部分家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哀伤反应,有的是几个月时间,有的是几年时间甚至更长些。
下面分享一下我做哀伤服务的几点方法:
1、取得案主信任。先与案主建立互信的关系,令案主相信我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因为很多哀伤者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伤痛向别人倾诉,可能是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的事情,或者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带给别人伤感,而影响别人的心情,尽管是自己最要好的亲戚朋友,在见面时也会避免谈及这类事情。所以,只有案主相信我,才能将心里深藏的伤痛全盘托出的向我倾诉。
2、选择尊重、安全的环境。尊重案主的意见,选择可以提供表达哀伤的环境,使案主感到我的真诚。因为案主在哀伤表达时,往往会忍不住流泪哭泣,如果选择一个不适当公共场所,就不能给案主提供一个可以自然表达哀伤的环境。
3、聆听和安慰。在面谈过程中,不管案主的述说时间多长,都耐心的聆听,因为聆听就是一种安慰的方法之一。同时,在案主哭泣时,给案主递上纸巾、拍拍案主的肩膀、给案主送上拥抱等可以用肢体表达的安慰,让案主感受到温暖。
4、表达共情。在聆听结束后,我会征求案主的意见,分享自己面对哀伤的经历,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带给案主正能量。如果这个时候给哀伤者讲大道理的作用不大,因为大道理人人都懂,可每个人的思想、观点、心理承受能力等都不一样,通过亲身经历的分享,希望案主听完之后可以从我的分享中思考几个问题:“愫姐为什么能做到?”“愫姐是怎么做到的?”“愫姐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