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你们看到亲情和荣耀,我只看到她最终还是输给了父亲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是真人真事改编,不得志的摔跤手把梦想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终日苦心训练,牺牲了她们的童年换来摔跤冠军的殊荣。
评论似乎把这部电影定位为印度女性意识觉醒,女孩子不再只是相夫教子做家务,也可以运动摔跤走上世界舞台。
然而,不管这荣耀再怎么殊盛,两个女孩的人生终归是成为了父亲的私有产物。十几年风吹雨淋的训练,剪掉一头青丝,和男孩摔跤……就算女孩摆脱了一到十四五岁就和陌生男人结婚生子的宿命,却又跌入了另一个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的人间地狱。而且这条路一走就不能回头,两个女孩因为摔跤招来那么多非议和白眼,想再嫁人生子估计也难。好在最后她们熬出头,可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呢?万一练了十几年也没出成绩,青春搭进去了,后半生也毁了。
所以,这跟女性独立觉醒完全无关,女孩子仍然没有选择权,不管是嫁人还是摔跤。
只有在两个女孩暗暗恨起爸爸时,我才看到一丝丝人性的曙光。她们受不了训练的痛苦了,要反抗独裁的父亲,这是全片最珍贵的部分。可惜马上又被嫁人的恐惧给打消。
后来女孩长大进了国家体育学院,接受起正规训练后开始留起长发抹起指甲油,开始处处跟父亲作对,觉得父亲那一套过时,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父亲摔倒在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翅膀硬了”后的报复?
我小时候也恨过爸爸,他逼着我过按部就班的人生,要守规矩,要稳定,一旦出一点岔子就对我冷嘲热讽,暴力相向。
才小学三年级的我,在作业簿上狠狠写下:“我恨爸爸”。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报仇。后来我来到离家千里外的城市拼命工作,盼着有朝一日经济自由来摆脱父亲的掌控。
《摔跤吧!爸爸》里,女孩抛弃了父亲的指导,一心想拿国际冠军来对父亲狠狠打脸,然而参赛却连连落败,最后又不得不丢下尊严重新向父亲求助。
电影里这一幕是一派温馨的亲情之光,我心头却悲凉无比——她还是输给了父亲。
她不过是个印度小村子里的平凡少女,从小就要做家务、杂事,一长大马上准备嫁人,减轻父母的负担。不去摔跤,她又能如何?
在一个闭塞落后的空间里,父亲就是她的全世界,灵魂深处早已烙上深深的父亲的印记,再洗也洗不掉的。
我想到我自己也是出身在一个小城镇,就算现在在外独立了,可每次当我想要努力争取一个机会而没勇气时,看到喜欢的人不敢追求时,我就发现原来父亲的阴影早就在深种在我骨子里。
影厅里大家都在哭,为父女情而哭,为印度国歌响起在国际赛场而哭;我也哭,却是为女孩哭,为自己哭。我只看到这部电影满满的都是残酷、牺牲……女孩所拥有的不过是幸运,幸运在她还算适合这条父亲安排的路,幸运在她还是拿了金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我能像她一样幸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