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藕花深处"——我的公输堂研究
2020-11-09 本文已影响0人
京兆同文館
文/仝朝晖

直到现在我都不习惯公输堂这个名字。出自文人的敏感,因为这个名字背后充满我所理解的民间社会精神沦落、以及来自新社会的文化傲慢与时代无知。
最初,我看到散见于地方志书的只言片语,以及各种各样充满随意渲染的网络文字,我也一时兴起,想写一篇博客。但出于职业习惯和性格,我做事情就要知道来龙去脉,充满无限的自我设问。

不想,这一次我真的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我竟然一口气写了四篇研究论文,已经或者将要公开发表。

写作充满快意和“负罪感”。这样说可能也是文人的矫情。因为我每次码完一排字,内心就对自己说,要画画喽!别把时间都耗费在文字上。
可是,又停不下来。
是什么吸引我?——就是我平时熟悉而无感的民间信仰文化。以及由之衍生的艺术、民俗等等。由于20世纪中叶后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对应的生产、分配方式,形塑了我们每个人现有的身份意识。


但是从文化根性而言,我们又逃脱不了来自民间文化的种种影响,以及由此而孕育的各样文化想象。我所被吸引的,就是民间文化中蕴藉的这些奇幻而瑰丽的内涵元素。


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端详她的荣芳,嗅觉她的味道。但是,我又是一个研究者,有专业的理性和思辨。我开始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找资料,从杂乱无章迹象中发现研究的理路。还有,以我本身就是创造公输堂文化一份子的角度,去为她正本清源,积极辩护。
我很少看过其他人的类似研究,因为这毕竟是处于社会边缘的问题,我的研究也是出于使命和回报。
2020-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