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尊的一种性格。有些人过度忙于寻求“自恋的补给”或自尊的支撑,映衬出其他需求黯然失色,我们称之为自我沉溺,自恋型人格和病理性自恋这类术语是用于形容这种比列失调的自我关注,而有别于人们对赞扬或批评的普遍态度。在早期精神分析时代起,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有些人的自尊问题很难用驱力或潜意识冲突来解释,因此也难以参照精神分析的冲突理论对之进行干预w。对自恋现象的解释似乎用缺陷反倒更为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
自恋型个体十分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时常感到自己因名不副实而找人厌恶。精神动力学理论有待拓展至弗洛伊德尚未深入的领域,才能帮助这类人发展自我接纳和深入的人际交往。
我的理解为什么现在自恋的人这么多,世界的快速发展,导致公众传媒弱化个人隐私,同时也迎合个体的虚荣和贪婪,世俗观念逐渐淡化传统和宗教的内心准则,也就是缺乏信仰,短视频的泛滥,导致短时印象比持久品质更引人注目,博得眼球和关注,如今人们缺乏批判性内化,因此时常感到内心空虚;希望从俗入流,更注重外在美貌、财富、名望或者合乎潮流,而忽视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整合,外在印象逐渐取代了内在本质,人们展现给世人的自体表现出的现象也许与真实的个体想去甚远。
围绕认同和自尊的缺陷可出现不同的外在表现,有一种自恋人格的分类法,渴望型、偏执型、操控型及俄期自恋等自恋亚型。虚荣浮夸的自恋者都隐藏着害羞而怯懦的阴影,而任何抑郁且自责的自恋者心中也都潜伏着自命不凡的幻象,所有形式的自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觉得或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蒙羞、懦弱、低劣。
自恋者的驱力、情感和气质
内疚:是认为自己有罪或已然做了错事的感受。来源于超我的内化。(我一直很自恋,以为母亲的病治疗一下就会好)举例我对母亲的去世是有内疚感,与我当时没能及时发现她病情加重有关,我以为她输输液就好了,结果突然加重。
羞愧:则是一种被当做坏人或被认为有过错的感受,来源于外界。我的内心可能并不认为自己不好,而是别人认为我这个人不好或有过错(别人认为我没及时给母亲治疗)。
内疚中潜伏着犯罪的冲动(不理解)而羞愧则隐含无助、丑陋和懦弱的感受。
自恋者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因嫉妒对他人评头论足,自己的不足之处遭遇对方的完美无缺,最好的方法即是竭力谴责、蔑视或嘲弄,直至摧毁对方的拥有。
自恋者的防御和适应过程
理想化和贬低
受自恋倾向驱使的人容易陷入追求完美来达到防御目的。他们心中满存好高骛远的空想,要么装作达成目标(华而不实),要么将失败归咎于天命(令人沮丧)。在治疗中,他们可能抱有自我协调的期待,认为治疗即是让自己更加完美,而对通过认识自我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处理自我的矛盾毫无兴趣。
有时自恋者会把自尊的感觉转嫁他人,将恋人、导师或英雄视作完人,再通过认同此人来体验自我膨胀的感觉。有些自恋者终生实践着这种模式,将某人理想化,然后再发现其缺陷后一棒打死。似乎只有尽善尽美才能掩其卑劣,然而完美并不存在,这一策略注定失败,于是遭到鄙视的自体会再次浮现。
自恋者的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