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亲子育儿首页投稿

天底下最难的事儿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蓬勃育儿社

妈妈的困惑:

妈妈收到了老师下发的通知:各位家长好,最近孩子计算题出错率比较高,督促孩子务必每天进行练习,《口算天天练》要当成常规作业,一定不能在送分的题上丢分。

这个通知没有问题,但妈妈的困惑是:孩子就是不上心可怎么办呢?

你给她安排好了,一天50道题,她就嫌烦,就说要自己安排不想总被逼着干这干那。好,让她自己安排吧,她就又会直接把这事给忽略了。

每次考完试,看着卷子上的红叉号,就会瞪着眼立flag:妈,从明天起我一定口算天天练!可坚持不了几天就又恢复本来面目了。

就这么着,翻来覆去的烙饼一样,怎么就不能口算天天练呢?

如果我问你:天底下什么事最难?你能给出什么答案?是升官,还是发财?

我给出的答案是:天底下最难的事儿是每天坚持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

升官也好,发财也罢,运气的成分还是有,等哪个大馅饼砸在你的头上,还真就由不得你了。比如那个因为小红花得的多就当上体育委员的小学生(《从物质到精神,奖励这种管理手段的普遍应用》),比如那些中了大奖或者拆成巨富的“拆二代”,就都属于这个范畴,根本不用坚持什么。

但“坚持”这事就不一样了,没有你的参与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你必须亲自出马,还要克服困难,不可能“碰巧”就坚持下来了。

多年前,有个朋友去韩国打工,结果不到三个月就跑回来了。问他原因,他说:每天逼着自己吃米饭,太遭罪了。他说,他在家的时候就一口米饭都不吃,从小就讨厌米饭。

你看,天天都要去“直面”这个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不愿意做的事,不遭罪才怪呢?

这个孩子之所以“翻来覆去的烙饼一样”不坚持口算天天练,也是因为她不喜欢。哎,谁又喜欢写作业呢?

你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人家有的孩子就能口算天天练呢?

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那些孩子多少能从“口算天天练”中找到点乐趣,至少也是没感觉多遭罪;二是和父母的强监管直接挂钩。

我还没见过真喜欢做“口算天天练”的孩子,我也不相信一个孩子可以从如此单调重复的任务中获得乐趣,我知道的那些能坚持下来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父母的配合得当。比如表扬多、批评少,比如笑容多、唠叨少。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妈妈是这样说的:我和孩子把“口算天天练”当成了一种游戏,每次我都给他计时,一周会评选一次,设立三个奖项:速度最快奖,正确率最高奖,速度质量双丰收奖。但奖品只有一个,只发给“速度质量双丰收”。每次的对错都由孩子自己先批,我负责检查。错了的题孩子自己改过来就行,不做任何的批评,除了认可、表扬、鼓励,也不说任何多余的话。

怎么样,这个妈妈挺厉害的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第二个原因,那些能坚持下来的孩子一般都有父母的强监管,就是父母的“淫威”可以笼罩孩子,孩子不敢不听。

但你看这个孩子,她其实很像我那个朋友,她也有退路。

你想啊,如果我那个朋友回不了国,他是不是也得继续吃下去啊?毕竟他还是能吃米饭的,都已经吃了三个月了。这个孩子不口算天天练,不也没什么吗?不就是妈妈唠叨几句吗?无关痛痒嘛。

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这个妈妈特别特别注意,就是你给女儿安排了她不做,她自己计划你监督她又不执行,出现这种情况,跟这个“你”可能有很大关系。

你看我们每个人,不是谁的话都听的。马路上,我们听警察叔叔的,如果我站在路中间指挥,你肯定不理我,甚至可能还得骂我两句:这人傻*,有病吧!一个单位,几个领导,我们也一定是看人下菜碟,崇拜的、佩服的我们就努力配合他;瞧不上的、鄙视的我们肯定就是阳奉阴违,笑里藏刀,当着面儿点头哈腰,转过身去就得问候他的妈妈。

一个孩子,几个老师,听话的程度肯定也不一样。我女儿就曾经说过:我们班数学课纪律最好,没人说话,更没人调皮捣蛋,因为数学老师太厉害了,被抓住了那是真罚啊,一抄就是10张,写不完还不准回家,谁敢啊?!

每个父母在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画像”,或者说是一份“鉴定报告”,大体内容包括:我爸我妈会什么,能力怎么样,有没有本事,厉害不厉害,值不值得我尊敬。一旦“鉴定”完毕,孩子就“按图索骥”了,哪些话该听哪些话不该听,她心里也就分的很清楚了。

所以,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不能“坚持”口算天天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权衡利弊的结果:妈妈不厉害,我也就没必要非得跟自己过不去了。

所以,这时候妈妈要变“望远镜”为“内窥镜”,把一直盯着女儿的目光挪回来,该看看自己了。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育儿信息!

2020蓬勃家庭教育(父母)成长课,希望能带你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和(学校)教育的底层逻辑,给你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个科学的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