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简单感受1

2020-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梨花笑

无条件养育,前三章,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看的有点感悟,也有迷糊。

首先,无条件的爱,不是附加各种条件才爱孩子,比如你吃完了我才爱你,你不哭了我才爱你等。这些是常见的讲条件的爱。还有“爱的暂停”、“撤回爱”、奖励、正面强化、自我评价和过度管制等等,都会涉及到很多带有附加条件。

比如正面强化行为。之前就学习过如何夸奖,来引导行为,或者强化正向行为,但是这里涉及到不太好到方面。比如,做的好,把画画在线里面。这是信息交流,不是刺激孩子反复其行为,有点像我批准你的举动。孩子可能会推理出我们在他感到高兴。也有可能会认为,只有他的行为令我们满意,我们才会给予认可。只有………才会…父母高兴。后面这种会变异成为有条件的自我认可。

起初,我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迷迷糊糊的。现在,当我继续敲下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孩子因为某些事情说,因为什么事情而不爱我了。我会说,好吧,你不爱我让我感到伤心。但即使是这样,我仍然爱你,妈妈永远都爱你。大部分时候,孩子会接着说,妈妈我爱你。

所以,区别可能就在于,我们当初说话的语气,以及日常沟通中,经常会出现的对话,时长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尤其是当孩子做的事情引起了我们情绪的波动,或者他自身陷入了情绪风暴等不好的时刻,父母的爱更应该在此时体现。

要先从孩子自身出发,问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行为背后的原因更重要,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依然是敞开心胸地接纳孩子,淡定自然地处理,而非被孩子带入风暴,这样能够更快地处理好事情,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并不是因为自己当下做的很糟糕而被嫌弃。

我拿起这本书,就是因为最近自己对孩子的脾气变得不好。然后反观自己,对于很多事情看不惯,因此情绪波动大。但是看了很多讲解,带入觉察,这几天都特别淡定。

由于我的淡定,我自然讲条件地爱孩子的频率大大降低,而前段时间则是用了许多强制语气,强制命令。这不单单令孩子不配合,我自己也感觉很累。

这也是我带他3年多来,感觉脾气上最不顺的时候。

通过这几天的变化,再次深深印证了,父母自己状态好了,带孩子自然更好。

其次,有条件的爱很容易出现,必须加强觉察。

比如孩子打了别的小朋友,强制性要求道歉,但是多数时候孩子并不明白为啥要道歉,道歉了是否真的产生了抱歉的感觉。感觉被我们忽略了。强制性地说出道歉,只要说出适当语言的行为就行,通常会训练孩子心口不一——也就是,撒谎。

看到这里,我也是很震惊。

强制性道歉,我知道没有用,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行为错了以及采取弥补措施。但是外头人家的父母脸色难看,会逼孩子道歉,缓和对反的情绪。

如何有效避免?我想家里练习很重要,错在哪儿,对他人的影响,弥补措施等都要训练起来,真切感受到为什么这么做如何不对。

无条件养育认为,孩子的行为只不过是其感觉、思想、需要和意愿的外在表达。简言之,重要的是实施行为的孩子本身,而不是行为。关注到孩子各种行为的原因,同时还有内在感觉,我感觉如何。

我感觉如何,很重要。不论事情多么糟糕,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爱他,他也才会无条件地爱自己,不论成功还是失败,不论高潮还是低谷,人生都要稳稳当当,开开心心地走过去。

而作为一个反例,我一旦做的不够好,就会责备自己,这就是有条件地爱自己。世上哪有完美,这会让自己自我价值感不高,不接纳自己,因此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内耗。

以上的简单感想,虽然有点乱,但是写下来后还是感觉好些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