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作文七巧》(上)
这本是王鼎钧先生“作文四书”的一本(关于王老的生平简介https://baike.so.com/doc/6064071-6277130.html这里已经写的特别详细,这里就不再贴出来,想了解的朋友们请自行点开链接)。作为一位大家写最基本的作文技巧好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文中王老说的特别好:“我是赤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人做个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不邀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都很吝啬。”基于这个思维,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想写文的所有人都产生很大积极作用的“作文四书”诞生了。
书中的七巧指的是: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和演绎。没有读此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对这几种文体还是比较明白的,但做完书后的习题,才发现以前真是“坐井观天”。
直叙
直叙应该是最简单的,不就是叙述吗?那就是说话呗,根据时间的顺序说话。但真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从头到尾的叙述,平铺的叙述真的可以?很显然是不行的。那怎么样的直叙才算好呢?最重要三点:起落、详略、表里,一般的文章具备一点就算是很好的文章了,如果三者兼备,那真是“文章本天成”了。
“起落”是从读者的反应的强弱产生的。精炼的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句子都对读者产生强弱不等的刺激。拿《桃花源记》一开始的起是“忽逢桃花林”,桃林的面积那么大,桃花开的那么好,景象迷离烂漫,读者的感觉加强了,文章就有了“起”势。渔人一直往前走,想看看桃林有多大,一直到桃林的尽头,“落”下来。落到水源,山洞。但是山洞里有光,渔人钻进去,洞很深,也很狭窄。文势又“起”。以后写渔人发现了桃源,一直在“起”势之中,起与落是比较而来,气势之中仍然高低相同,错落不平。渔人先看见农田和农作物,听见鸡鸣狗吠。然后高上去,看见孩子。再高上去,看到很多人。后面很多类似的,高低起伏。《桃花源记》是一篇短文,有很多的起伏,这是大文豪做到的,我们有一起一落,最后再加一起,就是得到诀窍了。
“详略”我们还拿《桃花源记》为例。写山中人的生活状态用墨最多,连心理都写到了,写渔人向太守报告最简单,只有“诣太守,说如此”就结束了。别说过去的年代,就是现在平民百姓想见县长都不是那么容易吧?但在文中,所有的材料都割舍了。
“表里”这篇文章是通过渔人的经历来写的,渔人眼中的桃源是表层,叙写到山中人叮嘱渔人保守秘密的时候有一点里层来。“不足为外人道也”山中人也太老实了吧,自己先把身世和盘托出,在求人家保守秘密,凭什么相信渔人能遵守诺言?难道就凭那几天的酒菜?也许等他们醒悟过来就会把山洞堵死。。。。“里层”就是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推论。
倒叙
倒叙是电刀时序的写法,使文势变化的基本方法。倒叙毕竟不是自然的,如果读者觉得它违法自然,本身就不用容易被接受,所以,“倒叙”经常伪装城好像直叙的样子。
这种手法在侦探小说中也非常常见,一开始就是犯罪的结果,慢慢才推论以前的犯罪的人,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方法和实施的步骤。但都是不是以凶手的视线建立视点,都要以警察或侦探的眼睛建立视点。
还有就是我们常见的新闻、报纸十有八九用这种写法。
李白的《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倒叙的部分有四分之三。
位凤莲的践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