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赌,这部国产剧迟早要被夸上天
“远方不是脚到达的地方,是心超越的地方。”
这是电视剧《在远方》中姚远(刘烨 饰)创办的快递公司——“远方快递”在发展初期的口号。
也正是以姚远为主线,《在远方》向观众讲述了近二十年里,他在快递和互联网行业中摸爬滚打、浮浮沉沉的人生故事。
该剧在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双平台首播,仅播出一周,豆瓣开分就稳定在了7.5上下。
论主创,这部剧集结了刘烨、马伊琍、梅婷、保剑锋、曾黎等一众王牌演员阵容;
编剧申捷和制片人吴家平更是继斩获了飞天、白玉兰等多项大奖的《鸡毛飞上天》之后的再度合作;
由杭州市上城区重点影视企业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出品,也是《鸡毛飞上天》的出品方,因此业内业外都有极高的期待值。
故事设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中国的快递行业刚刚起步。
初中毕业的姚远接替因车祸意外过世的父母在上海做长途运输,那是初期的快运,也就是现在快递的雏形。
一次意外他和女大学生路晓鸥(马伊琍 饰)结识,而路晓鸥的父亲又恰巧正是邮政稽查的负责人“路阎王”,在几次接触中,两人互生情愫。
虽然一经播出,几位主演青年时期的形象就被网友大肆吐槽,但不得不承认,整部剧的质量并没有让大家失望。
事实上,主演们在开场时就已成年,“逆龄”表演并无不妥。就连观众质疑的形象问题,也都有迹可循。
马伊琍和曾黎饰演的两位女大学生一出场已经是研究生在读,一个想着职业规划,一个考虑出国深造。
比起用“少女感”来捆绑她们,反而知性、成熟是对她们更合适的形容词。
刘烨饰演的姚远,中学都没有读完,出场顶着一头“泡面”。
试问,他已经在社会混了很多年,上海方言里的“老油条”,又怎么可能还笼罩着一层翩翩白衣的“少年感”?
厘清了人物关系,再来看看故事如何。
《在远方》的定位是一部都市创业剧,不难让人想到同为创业剧的《创业时代》(2018)和《我的真朋友》(2019)。
让人尴尬的是,两部作品的豆瓣评分为3.7和4.4,至今没有“翻身”的迹象,最大的诟病都离不开“恋爱”二字。
所以当刘烨和马伊琍的感情戏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不免让观众都紧张得倒吸一口凉气:又要谈恋爱?
好在这一次,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清楚地认识到:“套着创业外壳的言情剧”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剧中的感情戏都是成年人式的“点到为止”,少了一味长篇大论的爱情诗,果然更合胃口了。
那么取代了爱情戏的地方,都变成了什么?
目前该剧播出尚未过半,但从已有的剧情发展以及编剧申捷的采访中,我们已经可以一窥究竟。
港澳回归、千禧年到来、非典爆发、申奥成功……历史事件在剧中一一有所呈现,快递行业和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中的崛起,我们也能在剧中看到。
与其说《在远方》是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种真实的、历史的、有据可循的整合改编。
申捷坦言,一开始在做剧本的时候,她没有要互联网这个主题,只想聚焦快递。
但是在不断的走访和调查之后,团队意识到快递和互联网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区块链和大数据都在这二十年里冒出来,而快递又和互联网一样,在不断地更新、反思、变强。
所以最后的故事版本,行业和行业有捆绑,有竞争,也有相互扶持。比起初期的构思和雏形,我们看到的《在远方》显然更丰满也更踏实。
剧集播出后,姚远创办的远方快递也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有人说《在远方》的另一个名字不如叫“德邦快递发家史”,也有人说它就是顺丰快递的一个投影。
对此,编剧也给出了一些她的想法:
“我想做的是群像。我相信这部剧出来以后,应该是每个快递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包括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凡是搞这两个行业的人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里面大量地运用了很多我采访到的实际发生的故事,都是不同公司不同行业的人他们所经历过的,都是现实中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
因此,那些剧中观众可能会认为是“开金手指”的故事,都是申捷在采访中得来的第一手资料。
比如姚远在机场找俄罗斯航空帮忙中转货物,所谓的“主角光环”,却偏偏是某个快递公司创始人的亲身经历。
真实又传奇,就像申捷自己所说的一句——“这个时代是一切奇迹都可以发生的”。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快递小哥”在“美好生活”方阵中亮相。/微博@新京报
当然,因为行业所限,这部剧也成为了我们常说的“大男主戏”。
就像去年大热的《大江大河》,是男人们在引导着事件的发展,女人们则看起来更容易成为“附庸”。
所以每当马伊琍和曾黎、梅婷出现对手戏,观众们都往往会猜测下一场是不是就要“撕起来”。
打开弹幕,清一色的也都是对于女性人物的后续猜测,有说梅婷饰演的刘爱莲“段位高”,也有说马伊琍和曾黎已经陷入了和两个男主之间的四角关系。
面对这些猜测,剧情反倒是一次次地给大家“打了脸”——没有吵架、没有争执、更没有动手“互撕”。
而职场戏在没有这些东西以后,一点都没有变得空洞乏味,也是这部剧的高明之处。
前几日播出的一段路晓鸥和刘爱莲的对话,更像是一版成熟女性的相处模式教科书:
看破但不说破、心知肚明又留有分寸。这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吵大闹?多的反而是小心翼翼努力维护自己小世界里的秩序。
姚远和刘云天的一段醉酒戏,更是把男人们的“战争”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们在院子里喝酒吃饭、爬上围墙、又喊又叫,路晓鸥和刘爱莲站在楼上看他们狼狈嬉闹。
最后路问刘:“你听出来没有,其实他们俩都没喝多。”
借着这场醉酒,一个听到了价值八百万的商机,另一个试探了对方的诚信。
这是他们之间的一种互相理解,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棋逢对手”才最好看的原因。
女人间惺惺相惜,男人间相互理解,一起走到最后不好吗?
《在远方》尽管描绘了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但故事里的每一个女性都是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中年女性最终都会去演妈妈吗?”这个常常被拿来折磨女演员的问题,或许《在远方》里已经找到了答案。
无论是相信爱情同时坚守事业的路晓鸥,还是身为单身母亲一点没有怀疑人生的刘爱莲,又或者是犯过错爬起来又在爱里不断摸索的霍梅,都向我们很好地证明了当下中年女演员的角色存在很多可发挥的空间。
尽管都是一水的中生代演员,《在远方》却不缺少年轻的观众。
除了故事好看,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该剧也没放过时下的社会热点话题。
比如,原生家庭。
无论是今年的《都挺好》,还是《小欢喜》,“原生家庭”这个词几乎能够引起所有年龄层的共鸣。
《在远方》第一集里,路晓鸥和霍梅作为两位在读心理学研究生,她们分析共同的病人“King”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个话题。
故事发生的二十年也是心理学在国内不断被普及的二十年,作为一条副线,故事中的每一个重要角色似乎都和这门学问有着或多或少的一些关系。
没上过大学的姚远在路晓鸥的课堂旁听,甚至和教授热烈讨论了一回“谈判心理学”。
商界巨擘刘云天酷爱用心理学研究他的对手,并也是以此才和路晓鸥、霍梅有了跨越太平洋的联系。
有了这些被年轻群体不断关注的话题,才有了被年轻群体所认可的价值观。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今年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较去年以井喷之势不断呈现。
但真正要做到好口碑、好剧情、好品质,究其根本有一个原因:有没有脚踏实地。
现实主义题材本就是为了反映社会而生,如果没有做到真正回馈现实,观众一定不会买账。
打着关照现实、贴近生活的旗号,最终只是桎梏于小情小爱的是“伪现实主义”;但过分夸大,为了戏剧化而书写剧情,又难以让人共情。
由此可见,创作者不能过分追逐市场热点,用大IP叠加流量明星的做法也已走进了死胡同。
只有当一部作品能直击人们心中的痛点,当它所描绘的行业被真正的从业人所认可,现实主义才能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