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诗的个人看法
说起现代诗,大部分人可能和我一样,觉得看不懂,没感觉,所以也没有兴趣尝试。
最近有点变化。有一次翻出好几本现代诗集,海子的,波德莱尔的,还有最近余秀华的,这些都是以前买回来的,却没有好好读过。
不读为什么买,我也有些奇怪。也许因为那一刻的好奇冲动,就像有哲人说的“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你有时就是迫切地希望什么都知道”。更可能的原因则是在某一个时刻,被流传的一些名篇名句打动,所以想找来读,只是,各种原因又搁下来了。
我翻着这些书,想,现代诗的一些名篇名句应该是引导人们登堂入室的邀请函,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九月”;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北岛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些优秀作品和诗句,一定使很多人从心底发生回应。近期引发不少街谈巷议的余秀华,她的很多诗句,也很打动人。
好虽好,真要读下去,总还是有些困难,主要问题还是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没有共鸣。
我们读中国的古诗词,最大的障碍是生字生词和一些不知道的典故。一旦这些问题解决了,咱们唐诗宋词的意境和思想就很接地气,或者豪放,抒发壮志,或者伤怀,悲秋自怜;赏美景思古,隐山林逍遥;抒发官场郁郁不得志,细说思乡怀友念亲人,这些现实层面的感怀和传统表达很容易为现实中的人理解和欣赏。
相比起来,现代诗用意象传达意境,语感奇特,思维跳跃,是诗人构建的自我世界,表达的有些是非常私人感性的体验,有些是富于哲理的深邃,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写现代诗的,只顾着抒发自己,估计就没有把让人读懂作为他的目的。
前两天不想做事,找书看,七挑八拣地,鬼使神差翻开了海子和余秀华,还是看不懂。读着读着,忽然想,现代诗读不懂,主要是不了解诗里的意象到底在表达什么。其实这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受到诗歌的感染,体会到了诗人想传达的意境。如果你有了体会,产生了遐想,你就和诗人产生了共鸣,于是,你实现了对这首诗的欣赏。
诗歌与其他文体有什么不同?也许就因为脑子里有些东西无法用平常的直白文字写出来,而且太个人的体验写出来也没什么意思,但是那种情绪和感觉是宝贵的,是能够找到知音的,于是,现代诗便有了用武之地。
以上完全是自己一时间的感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也不打算花时间从理论书籍中寻找根据。对我来说,这个感悟的意义,就是开始有动力去读诗,而且体验不错。有时候脑子里飘过一些东西,甚至会手痒痒有试着去写的冲动。
现代诗没有格律韵脚的束缚,缺乏明确的判断优劣的标准,门槛也低,似乎谁都可以写。这些特点也招致不少鄙夷。
这些同样无所谓,优秀的诗作是矗立的高峰,它们就在那里,令世人仰止。不用什么标准,你只要去读,就会被感染,有体会。举例来说,读海子的面朝大海,在看上去阳光,温暖,世俗,朴素的诗句里,映出深刻的哀伤,令人动容;他的《九月》,那种读起来令人战栗的感动,那种时间和空间双重的渺远和幽深,其中的哲理,更无法用几句话说清楚。这是天才的诗,普通人恐怕无法企及。
但是诗歌是天才的,也是大众的。普通人除了读诗,情绪到了,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难道不是好事吗?
所以,喜欢读诗,就多读。有冲动写诗,就去写,就去表达,既可以传递思考和思想,也可以传递质朴的简单感受,只要能够努力去传递美,表达思想,就是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