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原大战结局,甚至扭转历史走势的:甘棠东进
中原大战,大家都知道的。最后的结局是,蒋介石胜,冯玉祥跟阎锡山败。从此,西北军解体,冯玉祥一生再无兵权。
冯玉祥但是在一些人眼里,特别是老西北军眼里,他们认为倘若没有“甘棠东进”这件事,中原大战的结局将逆转,甚至整个历史走势都将改写。
那么,什么是甘棠东进呢?其实,就是1929年5月韩复榘在河南陕州率领西北军第二十师叛奉投蒋。陕州古城甘棠,所以这件事也叫做甘棠东进。
一个师叛变,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其实不止一个师,还有冯友三跟马鸿逵的部队。听听曾是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历史学者简又文是怎么说这件事的吧:
韩复榘约石友三、马鸿逵一致行动,于是,冯骤失去不下十万人,约占全军嫡系三分之一,比作战打败损失尤重。原来,孙良诚、韩复榘、石友三等三部实为二集团军最精锐之师;战时,孙常任前敌,逢攻比克,夙有“铁军”之称。韩、石二部则为全军最剽悍、最骁勇善战之师,常留后方作预备队,一遇前线各方有困难,冯氏即指挥这两个犀利无匹的铁锥向前敌凶猛冲去,几战无不胜者。惟马鸿逵则原非嫡系,所部不多亦不强,且其父马福祥素矢忠中央,故对冯氏损失不大。今回与韩、石二人相将叛去,是冯氏练兵成军以来之第一次大厄,不独精锐丧失,而且全军第一次发生分化、团体破裂,纪律尽隳,军心动摇,影响全军前途之重大诚不可言喻,而冯氏一生事业之大崩溃亦肇端于此,固不特是役之“大策略”完全为之粉碎而已,亦无怪冯氏一闻此噩耗,如遇天崩地裂,不禁脑裂心碎了。
一
韩复榘,无疑是甘棠东进的主角,没有他,石友三跟马鸿逵断然不敢背叛冯玉祥。那么,韩复榘与冯玉祥的矛盾,是怎么来的呢?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出生于直隶(今河北)霸县。韩复榘读过四书五经,能写诗作文,并写得一手好字。至于世间流传的那些打油诗,非韩所做,实乃张宗昌之为也。韩复榘年少荒唐,欠下一屁股赌债,无力偿还遂远走他乡。后加入冯玉祥部队(当时尚属清朝),从士兵做起,一路走到统帅十万兵的总指挥。
韩复榘(中间左)北伐成功之后,论功行赏。但是蒋介石为了抑制冯玉祥的势力,将天津跟河北交给了晋军。而河南省主席,冯玉祥先后委派薛笃弼、鹿钟麟、邓哲熙;山东省主席,冯又给了孙良诚。而一路战功赫赫第一个打进北京的韩复榘,什么都没捞着。这,是他对冯玉祥不满的开始。
1928年8月,国民政府进行军队编遣,韩复榘被任命为第20师师长。12月,冯玉祥保荐韩复榘为河南省主席。看似得偿所愿,其实韩复榘得了一个空头大帽子。其20师师长的职位,被素有嫌隙的石敬亭担任。韩虽是河南主席,但是其省府人员都是冯玉祥留下的人,他指挥不得也换不得。比方说韩复榘这边厢刚颁布了禁烟(鸦片)布告,那边厢财政厅就贴出了一个征收鸦片税。而韩复榘在第20师的部分亲信,也被石敬亭给撤职。
而冯玉祥又时常当众批评韩复榘,暗讽他纳戏子为妾。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十分不愉快的事。冯玉祥欲把韩复榘的手枪队并入其卫队,扩编为手枪旅,韩复榘不同意。冯把韩叫来,大发雷霆:“你现在当了主席,很威风了,在家里有人守卫,出门有人保驾,你们都不管我了。好啊,我这里没人守卫,你给我站岗去!”他只好在冯的大门外站了两个多小时的岗,后经人劝说,方才罢休。
二
1929年,蒋桂战争结束,蒋冯矛盾上升。4月24,冯玉祥召集高级干部在潼关开会,讨论时局与军事问题。冯玉祥认为,中央军与西北军的战争不可避免,而己方的战线太长:从山东、河南,直到陕、甘、宁、青,首位难顾,很容易被分割、切断,继而各个击破。所以,西北军在“联阎抗蒋”的同时,应该尽撤山东、河南之兵,退到潼关,缩短战线积蓄力量,曲肱方可打人。
冯玉祥说完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沉默不语。其实,大家心里边都不情愿再扯到西北去。连年征战,西北军普遍有一种厌战情绪。再加上,西北是贫瘠之区,从1928年开始,西北、华北发生大灾害,民尚且无食。如此庞大的军队在囤积于西北,后勤将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穷怕了,是西北人普遍的心情。而冯玉祥一贯以家长式作风统御全军,此时无人敢反对,只能以沉默相应。
还有大家对于“联阎抗蒋”普遍不赞成:阎锡山这人靠不住,以前又不是没吃过他的亏。与其“联阎抗蒋”,还不如“联蒋击阎”。等把阎锡山打倒了,在与蒋介石决一死战。
阎锡山这时候,韩复榘站出来了:连年打仗,老百姓和部队官兵都苦到了极点,值此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几十万大军退到陕甘贫瘠之地,与灾民争食,连生存都出了问题,还奢谈什么反攻!“收回拳头”容易,再打出去可就难了。
冯玉祥看到韩复榘反对他,直骂他小孩见解,“到西北饿不死你!”并称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胜,就去南京组织政府;败,就同归于尽!”
韩复榘见无法组织冯玉祥,索性就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自请十万兵,沿着平汉线南下,攻击武汉;令以孙良诚将十万兵,沿着津浦线南下,直取浦口、南京;复以石友三统领十万精兵,分驻郑州至徐州之间陇海线一带,为总预备队,策应东西两翼;再以宋哲元、刘郁芬率后军监视阎锡山;如此必获全胜。这个策略,简直就是魏延的子午谷进军计划,太过冒险,冯玉祥自然不会答应。
5月18日,冯玉祥再次召开军事会议,讨论部队西撤的具体问题。在会上,韩复榘继续反对,并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大军撤至平汉线以西,主力放在洛阳至南阳一线,留住半壁中原,在西北大旱之年,方能解决几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保住洛阳、南阳两个据点,将来无论是东进还是南下,均进可攻、退可守……
韩复榘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冯玉祥自然恼羞成怒,一声断喝:你给我住嘴,到外边跪着去!散会后,冯玉祥见韩复榘还在外边跪着,上去一个大耳光:起来吧!
要知道,这符合冯玉祥的一贯作风。冯对部下向来就是一套封建家长制,他的高级将领都是他一手从大兵带起来的,故而冯对他们毫不客气,与对待士兵一样,见面叫名字,没有叫号的,动不动就罚跪。
三
韩复榘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好友刘汝明,泪眼汪汪地对他说:“我要开小差不干了!”刘汝明因为这是韩复榘的一时气话,虽安慰他,但也没有太当回事。等他赶到华阴告诉冯玉祥,一切都晚了。
韩复榘去了哪呢?去了陕州,那里是他嫡系部队二十师所在地。师长虽然有石敬亭换成了李兴中,但是旅长以下的军官,还是韩的亲信。韩复榘秘密召集旧部,让副师长孙桐萱当师长,把队伍全部东开,把李兴中裹挟到洛阳。
而对于手下的兵们,自然不能说是背叛冯玉祥,只说奉命东进。一是怕人多口杂,走漏了风声,在路上就被截击打散;二则是,大家都跟随冯玉祥多年,情义深厚,届时就怕队伍带不走。但是,一旦到了洛阳,情况就不一样了。
远近闻名的西北军大刀队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在东进的过程中,大家还是知道了。当时在二十师任团长的史庆棠就问手下人:“冯、韩都是我们多年相从的老长官,我们应该怎么办?是遵照冯总司令的命令向西呢?还是遵照韩主席的命令向东呢?”这些士兵都在陕甘待过,知道那里的困,同时大灾之年,生活更加艰辛,此时大家将西行视为畏途:“冯总司令和韩主席都是我们的老长官,但比较起来,韩是直接的,同时还有旅部的命令,我们遵令东进为是。”当然,也有队伍脱离了二十师,随冯玉祥西去。
在东进的路上,庞炳勋在黑石关构筑工事,阻击韩复榘部。同时,后边还有孙良诚的追兵。二十师无法突破黑石关,韩复榘只能化整为零,分批东进。
其实,在韩复榘东进的路上,也就是庞炳勋部强力阻击,剩下的队伍并没有过多的难为他们。其原因:一是冯玉祥并没有严格地下令阻击韩复榘,盼望日后还好相见,韩能够重归其麾下;二是,大家都是西北军,袍泽之情浓厚,不容自相残杀;三,冯玉祥的西撤,不得人心,韩复榘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大家希望以此迫使冯玉祥放弃西行之计划。
很多人都觉得,韩复榘背叛冯玉祥是受了蒋介石的收买。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蒋介石的拉拢固然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了冯玉祥的身上。韩复榘已经是一方大员,而且其自尊心极强,而冯依旧拿出家长式作风,像对待小孩一样“非打即骂”。显然,这是不合适的。看一看日后七七事变后,宋哲元不愿将部队交给冯玉祥指挥就知道,孩子大了翅膀硬了,能够独立了,自然想要自己飞。
同时,韩复榘有过降晋的历史,在西北军中受歧视,心中自然也有顾虑。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韩复榘发动“甘棠东进”。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豆包也算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