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沉浮-忆中国股市10年

2017-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不知道会员先森

这本书讲诉了从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中国ipo进程,以上市新股为例,说明了在每个阶段ipo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最后在文章的结尾也提出了令人深省的问题:为何中国优秀的上市公司都赴美上市?为何中国的A股市场无法吸引优秀的上市公司?

很多人都羡慕投行人士的风光、高薪,但其实那都是别人眼中的。书中因一位年轻保荐代理的猝死引发了对于投行的思考,高强度、频繁出差、亚健康、不稳定、过度依赖政策是常态。书中初略计算保荐团队通常只能拿到发行费用的6%,若拿到手人均100万元,实际扣税后仅有50万,而保荐一家上市公司通常历时久,这位猝死的保荐代理人四年仅做了3个项目,若遇上ipo暂停,或新股发行前被举报还有被终生禁入市场的风险。这样看来,似乎投行人士的风光也并没有那么风光。

当年的万福生科、新大地造假案历历在目,这些上市公司造假上市,上市一年后即业绩下滑严重。很难说是中介机构联手发行人还是发行人的套路够深,但同时也反映出了诸多问题,中介机构通常过多的依赖证监会对于新股发行的条条框框,而忽视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合理性的判断。而新闻记者都是暗访的能手,在这两起上市公司造假案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介机构的佣金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募集资金总额抽取固定比例,募集资金越多,中介机构佣金越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双方站在利益的同一面。万福生科和新大地造假案爆发后,对于中介机构、发行人的处罚通常只是没收所得并处于罚款,严重的保荐人会被终生禁入市场,而万福生科对于实际控制人只是处于3年6个月有期徒刑,但后来万福生科并未退市,甚至重组后股价一度上升,有人戏称实际控制人也是值了,出狱后也是亿万富翁。

在13年、14年、15年中国资本市场对于新股发行都有诸多的尝试,新股发行注册制、新股发行价格限定、老股转让等,不能完全否认中国的A股市场,毕竟很多优秀的公司确实通过A股市场融资获得后续的持续发展,比如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比亚迪、顺丰等一系列优质企业。虽然目前的资本市场不能满足所有优质企业,但毕竟转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不能不承认我们也在向国外学习,也在努力去改变,随着外部监管的加强,必然会趋势资本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

站在个人的角度,我依然赞同作者提出的对于造假、违约行为的处罚不严的言论。资本市场的浮躁、趋利行为必然会出现寻租行为,就A股市场来说,往往是上市审核阶段严格,经历了过八关斩六将,有人戏称上市等于脱了一层皮,但后期监管薄弱,很多企业上市一年后业绩就出现大幅下滑就是明显的例证。甚至万福生科造假案发生后,都没有导致该股票退市,难怪有人会说这个冒险是值得的,入狱3年6个月,出狱后依然可以拥有巨额的财富。不同于英国学校招硕士及博士一样,通常是宽进严出,A股市场的严进不出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介机构及新股发行审核员的压力,所以后期才提出对于注册制的尝试,并明确各市场主体责任。不得不说,违约成本低一直是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但我相信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过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必经之路。也不可否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两天有学弟抱怨说他所在公司现在正在申请上市流程,各种制度流程梳理,高层及中层的人员大幅流失(上市需要控制人力成本),基层苦不堪言;另一个学长马上接话说其任职的公司上市之路已经走了6年,每年都需要提供财报;有在天风证券任职的学长说很多企业上市都是政府及投行催出来的,很多中小企业偷税漏税赚钱也挺好的。对于上市的好与坏在此不作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毕竟过往的行业专家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也不要夸夸其谈了,只是看完书想留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