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健康养生经络

太重要!揭秘掌管生命生死的足阳明胃经!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54人  孙在亮

一、如何按照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运用自如的调理身体让自己更优秀?

前面我们分享了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阳大肠经,这两条经络和手阳明胃经还有足太阴脾经四条经络组成了人体的最外侧经络循环。

太重要!揭秘掌管生命生死的足阳明胃经!

说到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下人体的经络循环。中医的经络循环分为三大组:

第一组:走在人体最外侧,依次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二组:走在人体最内侧,依次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三组:走在人体中间,依次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同时在利用经络治病的同时,中医根据天人相应、子午流注的原理,认为人与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所以根据24个小时等于12个时辰的变化,中医经络也对应了12个时辰的变化。

第一组:寅时(3:00-5:00)肺经

卯时(5:00-7:00)大肠经

辰时(7:00-9:00)胃经

巳时(9:00-11:00)脾经

第二组:午时(11:00-13:00)心经

未时(13:00-15:00)小肠经

申时(15:00-17:00)膀胱经

酉时(17:00-19:00)肾经

第三组:戌时(19:00-21:00)心包经

亥时(21:00-23:00)三焦经

子时(23:00-1:00)胆经

丑时(1:00—3:00)肝经

那么12条经络的气血就随着12个时辰如潮汐一般,气血流动到哪里哪里就涨潮了,此时这条经络的气血最为旺盛。所以我们可就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气血最旺盛的对应经络,治疗疾病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我们在特定的时辰就能用经络去防治疾病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问题或者经络不通,我们就可以在早晨或者上午进行按摩梳通。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问题或者经络不通,我们就可以在中午或者下午进行按摩梳通。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问题或者经络不通,我们就可以在晚上进行按摩梳通。

知道了这些,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有针对性的去疏通经络。只要你运用得当,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为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健康保驾护航。

二、把经络运用自如你必须要掌握的秘密绝招

经络以及穴位对于疾病的防治,就像我们身体的天然药库,是需要自己不断挖掘应用的。在利用经络防病,我们要掌握中医的几项基本疗法:

1、砭术疗法

2、刮痧疗法

3、拔罐疗法

4、经络点穴疗法

5、足底反射疗法

6、药物验方疗法(内治法和外治法)

除了以上这几项基本的,我们还要掌握以下疗法:

1、阴阳砭针疗法

2、脊柱矫正疗法

3、拨筋疗法

4、手拍打疗法

5、拉筋疗法

6、肌肉按触疗法

7、心理疗愈

以上疗法对于我们生活中的小病小痛,你自己学会了之后可以更好的将神奇的经络运用自如,并且能随手祛病,不用去看医生,因为你的病痛自己最了解。

以上疗法,我会一步步教你,看着很多疗法,其实很简单,中医治病的本质就是有效简单,中医落地的关键就是“实在”,经络治病落地的关键就是“使用”!

看不见摸不到的经络,只有在活的人体上才能有并且使用。中医几千年的历史,学到了只需简单、听话、相信、照做就好了。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就是无病要进行经络养生。高明的医生强调养生调病,庸俗的医生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卖药手术切除治病。治病的技术再高明,也不如不得病。

三、太重要!!!揭秘掌管生命生死的足阳明胃经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乃人的后天之本,脾主体内气机上升,胃主体内浊气下降,形成体内中气升降运化循环。

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说明足阳明胃经这条经络太重要,因为掌管了我们的生死。只要有胃气,那么不管大病小病都可以救治。

太重要!揭秘掌管生命生死的足阳明胃经!

胃经决定了生死,决定了疾病好转的程度。尤其是大病或者初愈或者之后,都要观察胃气,多喝小米粥,别大鱼大肉的吃,要不然损耗胃气。

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就是胃经,因为承担着整个人体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的蓄电池。如果不好好养护胃,人体的电能跟不上,长期以往,人体就垮了,也就得了疾病。这也是说胃要“三分治、七分养“的根本所在。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分享掌管人体生死的足阳明胃经。


特别作业提醒:

大家根据经络、脏腑、时辰的关系,能判断什么病在什么时间保养调理吗?

举个例子: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者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测的心经、小肠经上触摸寻找痛点,然后按揉,然后再到颈椎、腰部进行按摩疏通。当然也可以用砭石刮痧板直接顺着经络刮,简单方便有效!肩颈酸痛膀胱经也是很重要必须要疏通的。

胃部的时辰调养大家会了吗?学了去用就能体验妙手回春的快感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