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司马腾超级自控力学院好诗《它山之石》

邓小平如何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19/71天写作

2018-09-14  本文已影响2人  皮卡丘_83e1

邓小平在1978年实际掌握了中国的领导权,当他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手上是一把烂牌。因为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搞的是命令的计划经济模式,整个国家所有的资源都被国家掌控,这个国家只有一个企业叫做国有企业,更糟的是,几乎没有投资的资金。

所以11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干了两件事:

一是在1979年1月,就推出了改革的第一个措施,给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的改革,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外资企业与私营企业,要改只能改又老又旧的国老大。

二是邓小平把当时主管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古牧叫到办公室,说让他代表自己出访欧洲和美国,告诉当地资本家,中国要搞改革开放,现在有120个大型项目,从石化、钢铁到汽车,欢迎投资者到中国来投资。

邓小平当时思考的是,一、先给国有企业松绑,在制度上进行一系列改革,二、从国外获得大量资金,帮助国有企业转型,在他看来这两件事情做成,中国崛起就指日可待了。

但问题同样出现在了这两个方面,第一,古牧去欧美一下子引进了上百个代表团来中国考察,人潮水一般的来了又走,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中国的产业基础非常薄弱,而中国的消费者基数虽然很大,但每个人都很穷,所以不敢来投资。第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比原来想的要慢的多。

所以邓小平这一招只能算是哑炮。

接下来,邓小平继续出牌。而下面这两手非常漂亮。

第一,他鼓励中国私营经济、个体户的发展,他顶了巨大的意识形态的压力。而正是这个勇敢的决定,造就了中国的私营经济发展,到1988年时,中国的民营企业产值和用工量,已经占到了中国经济的50%。他自己也感慨,中国改革的最大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第二,他在南方地区,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核心,开始进行特区改革。逐步引来外部资金,特别是港、澳、台、韩、日的资金,形成了一个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推动下,中国逐渐出现了一大批外资企业。

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这个大舞台上竞争、博弈发展的结果,其中国有企业是存量,外资和民营企业是经济改革的增量。

邓小平的智慧就是他在存量改革上非常保守和犹豫,在增量改革上非常激进和勇敢。中国现在的很多企业家,正在面临与1978年的邓小平同样的困境,外部环境激烈变化,产业转型非常困难,手上所有资产和人都是存量,邓小平在存量和增量改革上的智慧,对今天中国的宏观治理和企业转型都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