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爵王子
这一年带娃去过两次省会,其中印象深刻不是省会的高楼林立,也不是快捷便利。而是那些隐藏在华丽背后的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观念。
在车站,在公园,在博物馆,甚至在医院,所有的公共场所,你可以无时无刻看到焦虑的父母们,借用任何可以利用的道具来培养孩子,或者借用空隙的时间背课文,看英文原著,听英语口语音频。
最初对这些父母是一种敬佩,反观自己的育儿情况,后来开始有点质疑,质疑他人,质疑自己,反省自己的育儿观,最后终于焦虑,仿佛已经置身其中,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
回来以后,仔细观察过老家的父母们,公共场所,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低头玩手机,聊天,让孩子在一旁无意义的玩闹;稍微用心的父母会看着孩子并回应。
据我所知,我所在的城市,每年中考升学率都极低,不到50%,高考本科入学率也是在全省排名倒数。另这个城市里的家长们都干着急。
之前以为这种偏差现象是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平等造成的,因为越是发达的城市享受的教育更高级,现在看来估计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师资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付出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