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不好惹的人,越受人尊重,是有原因的
文/唯晨
民间有个顺口溜这么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句话将人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果真如此。
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就是弱肉强食的环境,虽然相比动物而言,人类制定了规则,诞生了文明,但生在骨子里的本性且丝毫未变。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的特征,有的人性格软,有的人性格硬,有的人好说话,有的人难以沟通,还有人唯唯诺诺,更有人暴跳如雷。
千人千面,社会上的人们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
或许有人认为平易近人,与人为善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于是对那些坚守原则,铁面无私的人多少有些看不上眼。
而事实上,越是与人为善的人越不容易成大事,真正能够成事者总是坚守原则且让人感到冷漠薄情。
情感和规则本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过于重情者通常优柔寡断,最终反受其乱。
生活中越是不好惹的人越受人尊重,这种尊重并非毫无原因。
察言观色是人之本性
毫不夸张地说察言观色是一切人际交往的最基本操作,如果一个人不懂察言观色就会不断说出不合时宜的话,轻则被贴上“低情商”的标签,重则直接把人得罪,在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人生中的劲敌。
孔子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句话告诉我们,最终能够成功的人不仅正直讲义气,并且善于察言观色,无论对何种身份的人都会认真分析对方的情绪。
察言观色是人之本性,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只不过有的人察言观色为的是不让自己的言语伤害到对方,有的人察言观色则只图谋自身的利益。
个人的趋利避害犹如植物的趋光,如果有得选,没有谁会故意选择对自身不利的那一项。
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就是在为下一步的选择做准备,有些话该不该说,能不能说,该怎样说,能说多少,都是要在察言观色之后才能得出的结果。
一个人是否被身边的人尊重,一方面取决于对方察言观色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自身气场的震慑力。
欺软怕硬从不会消失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从来都无法消除的情况,那便是欺软怕硬。
不少人认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就是窝里横。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横不横没有关系,与是否在“窝里”亦没有太大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欺软怕硬的决定因素是这个人对身边人的了解程度,人们总是对自己足够了解的人表现得更强硬,对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的人小心相处。
生活中,太多人对自己亲近的人期望过高,在对方未能达到预期的时候大发雷霆,这种情况表现出来就是双标。
欺软怕硬从未消失,也不可能消失。所以,无论与谁相处都不可走得太近,靠得太近的人最容易成为“被欺压”的对象。
好惹的人总会被招惹,不好惹的人别人自然会对其绕道而行。
一个人的容忍度越高,需要忍的事情便越多。
善良必须要自带锋芒
做人,越是无底线地与人为善,越容易被人欺负。
当一个人对别人的善良毫无底线的时候,对方就不会认为你那是善良,而直接将你的好说话当成“怂”。
所有不带锋芒的善良,最终都会演变成伤害自己的利器。
老祖宗告诉我们,没有雷霆手段,莫显菩萨心肠。当一个人失去掌控全局的能力之时,就不要再去展现所谓的“大爱”,先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这个世界。
当你的善良遭受恶意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反击。表明自己的立场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独立自强。
罗佐夫说:“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可同时,失了底线的善良不仅无法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还会成为邪恶力量萌发的温床。
善良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特征,而应该成为一个人的选择。特征只会被人利用,选择才能将人生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关系总在试探中形成
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除了能力,还有思想。
每个人都厌恶这个勾心斗角的社会,但每个人都不愿意真正坦诚,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让自己适应环境才有可能过好此生。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多得是灰色地带,每个人都向往光明,然而光明却不会来到每个人的头顶。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需要争夺才能拥有,一味地等待,注定等不来所谓的公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像大家口中所说的那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绝对公平,更多时候一段关系的形成与“种”无关,只取决于“争”。
试探是狡猾者最常用的手段,与人相处时若发现对方在试探你的底线,一定不要心慈手软,反复让步只会让对方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对你更加不尊重。
内容来源公众号:唯晨【ID:weichenip】偶遇作者很轻松。
作者简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写作导师。常态安静,偶尔幽默。
希望能通过文字带给你精神上的放松,愿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后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