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我就没有万丈光芒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4720904/3f375d216449735c.jpg)
之前热搜一直被婧2【1】压一头的创造营3终于拨云见日了,vocal担当陈卓璇以一己之力将热搜“是我站的不够高吗” 燃至沸腾。
陈卓璇在排位名次公布后直言自己身边的朋友都被叫去拍节目中插的商务广告,但她从来没拍过,于是她借此询问各位赞助商们“是我站的不够高吗?”
对比于之前创造营3的热搜“黄子韬骂哭学员”,这正好成了“胆大者”和“胆小者”两个阵营内鲜明的例子。
前有张艺凡不敢举手展示自己而被导师黄子韬“凶哭”,后有陈卓璇为展现机会而“刚”赞助商,她们引起的舆论却都不是一边倒的认同或质疑。
对于敢于展现自己的胆大者来说,他们会被质疑太过自负,有可能德不配位,对于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我的胆小者,他们会被嗤笑害怕何必选择舞台。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同时为两方说话,因为这样的“求生欲”不是人们想看见的,信奉非黑即白的网络原住民们很少愿意去涉足灰色地带。
无论陈卓璇这样放话最初是为了什么,也被各路公关和势力利用的面目全非,而我关心的是,在这样不断强调着“敢,我有万丈光芒”的节目中,胆小成了一种更加见不得光的情绪。
我不敢,就没有万丈光芒吗?
诚然,在选秀舞台上,只有展现自己才能让观众看见你,有话题度才能在健忘的网民心海留下一点波澜。
但在舞台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其实无需逼着自己一定要“敢”于做什么。
我们一定会有很多身不由己。比如小时候亲戚来家里,父母一定要根本没报过什么兴趣班的你表演才艺,如果拒绝就会得到“我家小孩太害羞,很内向”的评价。
再如学生时代,男神西装革履的在聚光灯下演奏钢琴,你也会幻想坐在他旁边和他四手联弹的怎么不是你。
更何况现在每一次机会都有可能是金钱和升迁机会的公司里,我们更加没法说服自己去放任自己的胆小,来错失那一次次也许可以改变糟糕现状的机会。
生而为人,没有哪个阶段是轻松的。
我们总是在想,逼自己一把,也许风景就会大有不同。
我真的很敬佩这样的人,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但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应对方式真的有所不同,他们也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彰显他们的独特。
也许因此达到的效果不同,但我们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以及接受自己的结果。
要知道逼自己一把,不代表着内向就是错的。社会上总有诸如“外向偏见”,认为某种品质是更值得保有的。
但内向绝不是错,它只是一个我们应对世界的方式,也是一个我们和自己相处的模式。
内向和外向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后来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内向者的需求满足更低,而外向者更高。
举个例子,内向者在风景优美的公园散步就会感到心满意足,而外向者需要更加强烈的刺激才能得到满足。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表明外向者更有冲劲,但内向者更能够进行深层思考。因此,两者不存在优劣之分,各有其擅长之处。
还有心理学家曾撰写过一本叫《内向者心理学》的书,书里同样告诉我们内向者和外向者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他们各有其独特的性格优势,并为内向者提供了一些如何利用自己性格优势的建议。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内向与外向只是一种对性格类型的命名,就像在水果里面,苹果与香蕉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只是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应该学会的不是拒绝本来的自己,而是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达成目的。
那些没有逼自己一把的人,不代表着裹足不前,或者没有上进心。敢拼敢闯也并不是外向者的专属。
内向者倾向于深思熟虑之后做出全面的考虑,这并不意味着遇到机会他们会选择退缩。
当然,也许机会转瞬即逝,但是焉知轻易抓住的就能有好的结果呢?
那些被我们记住因为抓住机会而成功的人,也是因为有长期的积累与努力,才能拥有这样的高光时刻。
人们之所以记住那些似乎因为胆大而瞬间抓住机会的人,仅仅是因为他们更加渴望简单的成功。
但是世界上没有简单的成功,有的只是你没有看见的积淀。
敢,我有万丈光芒;不敢,考虑清楚,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我也有万丈光芒。
不负责任
科普
【1】:青春有你,我的女孩!(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