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如何整体参与互加计划
2019年9月,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多了几个整体参与的区县:四川宜宾翠屏区、宁夏固原西吉县、江西赣州于都县、贵州遵义正安县等区县整体加入,由于有了各地教育部门自上而下的推进,参与美丽乡村课程的村小在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变化特别快,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保持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呢?全国各地哪些区县的成功的互加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呢?
从“小我”走向更大的世界一、互加计划最大的核心在于“人”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就可以通过网络链接互加优质课程资源,这就是互加计划的“轻”量级参与课程的方式。
参与网络课程一定要有电子白板吗?不需要。
互加名师专递课堂一定更要有录播教室吗?不需要。
参与互加美丽乡村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吗?不需要。
那区县推进究竟需要什么呢?
需要教师的全身心投入、需要学校(教育部门)领导高度重视、需要助学教师定期参与培训、需要地方教育部门或学校给予教师持续的关注与激励机制的保障,这就是互加计划的“重”运营——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为什么助学培训那么重要?
1、理解网络,深度运用。网络课程形态的变化,教师不只是会操作电脑。线下教师要逐渐理解网络课程的意义,相信网络课程是能真正为村小孩子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改变,全身心的投入网络课堂做一名助学,而不是应付学校要求去做。
2、专项培训,必不可少。网络课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助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支持工作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反馈。有的老师将参与不了网络课程归因于网络不好、设备不好、学校不重视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真正的核心因素在于教师的理解。所以,美丽乡村网络课程的助学教师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从课程理念、课堂流程、操作方法、打卡拍照、记录反思、定期总结等各方面给老师全面、系统的培训,提升助学教师对参与网络课程的理解,而不只是应付任务。
3、定期总结、发现骨干。通过网络课堂+社群互动,做的好的优秀教师很快会被发现,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会成为地区种子教师、种子学校,依靠种子教师与种子学校的强大力量树立标杆,让教师看到榜样,从模仿优秀教师开始学习。只有不断的激励总结,才能避免热闹一时的网络课程或者客人来了在临时上课展示的弊端,让优秀教师带动更多的力量。
4、领导带头,同步参与。很多时候,领导给老师布置了任务,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跟进参与,对教师学习的情况也不了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任务的推进。只有当地教育系统领导、分管干部深度关注参与的地区,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当下国家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就是基于学校为单位的“整校推进”,通过互加计划从课程共享、教师培训到网络同步课堂的深度运用,恰恰是一个学校弯道超车的机会,长期以来困扰在校长眼前的三件事: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办出学校特色,三件事也就是三个字:钱、人、事。
没有钱能改善办学条件吗?不能。国家一直在加大义务教育均衡的投入力度,网络带宽也覆盖了90%以上的乡村,很多贫困地区教室里都有了昂贵的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设备。对于乡村学校来说,很多村小教育教学设备条件不比中心校差,为什么还是教学质量不高?
《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好了,为什么还是教不好?》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深度思考。可见,改善办学条件“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核心在与“人”。
提升教师队伍,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就是“人”力资源的最大化。
长期以来,我们印象中的物都是有价值的,具体到电脑多少钱、投影设备多少钱?明码标价,公开招标。一旦设备投入到位之后,对于“人”的提升标准就没有更具体的要求,大部分靠教师自己的摸索,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其实是最大的隐形浪费。
二、如何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
缺资源、缺培训、缺机会、缺目标,这是乡村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持续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全国有马云乡村教师奖等项目支持乡村教师成长,但是对于目前全国近300万乡村教师来说,每年的奖项杯水车薪,如何能更广泛的激活乡村教师的活力,让他们有目标、有机会、有资源、有行动。
据教育部2019年2月26日新闻发布会数据:全国当前的乡村教师是290多万人,不到300万人。现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不含高中阶段以及大学,教师是1131万,290万乡村教师,大概占1/4左右。现在在乡村的老师,就是乡镇级以下只占老师的1/4左右,但是乡村地区的教育又是极其重要的,不光是我们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要促进整个教育的公平以及带来社会的公平。同时在目前乡村教师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从培养补充、支教讲学、待遇提升、交流轮岗、配置编制、教师发展、荣誉表彰等七个方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详细要求见报道《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及幼儿乡村教师290万 只占总数1/4》
在这样教育部的这篇新闻发布会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如下的数据
自2006年实施特岗计划以来,不算今年是12年,共招聘了75.4万名老师到乡村学校任教,覆盖了中西部的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在2018年,我们总体安排计划规模是9万,最后招聘在岗位上工作的是8.5万多人,这是补充乡村教师一个重要的途径。
2019年的特岗教师招聘数量是10万。
85万特岗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极大的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难题。
但是,有新师在乡村学校任教乡村教育就可以改变了吗?如何帮助这些刚入职的特岗教师成长?如何能真正实现“下的去,留得住,教的好”?
2017年,互加计划参与发起了青椒计划,这是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师大、华师大等20多家公益组织、高校、企业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截止第二年青椒计划共覆盖省级行政单位20个、202个区县参与、8678所学校的53368位教师报名参与,培训课时超过300节,所有课程由专家、名师、一线经验共同参与分享,通过直播+社群互动,大规模推进,持续一年时间,整体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青椒计划发起人汤敏先生说“青椒计划可能是中国教育史上学术、公益及相关组织机构第一次大规模、深度的融合,它讲开创乡村教师大规模社群化学习的先河。”
通过大规模社群化学习的方式不仅仅可以用于青椒计划(乡村青年教师),同样可以用于暑期教师大规模培训(兴成长计划),还有各地名师工作室的能力提升(N师学院),这些都是在社群化学习中的成功案例。
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培训课程设计需要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很多被动式培训,教师只是一个接收者,无法分享表达自己的观念。任何外部信息不经过内在的加工吸收,大部分信息都是无效的,只有被内化的信息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课程的设计不只是看专家的名气与级别,还更要看能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否真正的被教师所认可。
2、教师培训课程设计需要的是系统而不是拼盘。教师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阶段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如何面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课程设计是当下教师培训的一个盲区。大部分教师培训是拿来主义,找几个专家拼盘,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教师现场听着明白,回家就不明白了。
3、多方合力支持教师培训。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不统一,带来的结果是教师培训在多个部门之间分工,难以形成合力,电教部门、师训部门、教研部门、信息中心等都有不同的教师培训任务,造成教师怕培训、挂培训的现场,这是继教学设备不会用之后的又一次隐形的巨大浪费。各地教师培训(至少是乡村教师培训),一定要在教育局的协调下,明确专人分工、给予充分信任、配套完善机制,方可实际产生明显的效果。
江西宁都教育局信息中心曾新宁主任、吉林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彩霞主任、甘肃金塔教育局王冬梅主任、新疆喀什莎车县教师进修学校仇燕主任等人,都是在当地教育部门负责整体协调统筹教师培训,无论组织教师参与青椒计划、互加计划、兴成长计划,都有很大的力度,带来的当地区县教师成长动力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参与者。
4、良好的机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保障。作为区县教师成长的引领者,不仅带给教师好的理念、方法、技术、平台,更要给教师设计一个合力的保障机制。如学分认证、教研方式变革、课堂教学常态引导,避免培训与使用两张皮想象。
在吉林通化县,我们发现教师参与网络培训课程的积极性特别高,究其原因,就是县进修学校给领导高度重视,并认可教师在网络培训(含美丽乡村参与课程)中获得的荣誉,等同于县级表彰。极大的激活了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一旦外力作用直达内心之后,教师的学习逐步会内化为行动自觉。
三、这些区县互加推进为何会获得成功?
互联网+教育的路径方法很多,互加计划其中最简单的模式之一,是通过共享课程模式,提升学生与教师的参与度,从而大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乡村教师与学生看到外面的世界。
2015年10月互加计划发布后,紧紧抓住了几个机遇:
1、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行动方向,”互联网+教育“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2、国家大规模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行动,教育脱贫更是一个长期事业。
3、各地迎接“义务教育均衡检查验收”行动,开齐开足课程比花钱补充硬件更难。
4、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这些机遇都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一个个项目单独做,还是合力共建?
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点是连接一切。那么我们怎么做?看看各地的特点各有侧重:
【亮点一】走进江西赣州宁都县的“县级助教铁军”,这里的宁都互加学讯收录宁都县级助教文章159篇,全方位真实的记录了每一天在宁都村小互加课堂上发生的故事。《宁都黄石互加学训:你是我的满心欢喜》,该县打造了县级助教——中心校助教——村小教学点助教三级管理机制,让每一个的互加美丽乡村网络课程都能在各地村小教学点落到实处,学期结束教育局给予总结表彰奖励。
【亮点二】走进甘肃金塔县《乡村校里有个“金色童年直播间”》这是在甘肃金塔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由金塔东坝小学巩原宏老师发起的乡村学校直播间,坚持开展网上直播课程,面向学生与家长,极大的丰富了寄宿制乡村学校的晚间生活,拉近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距离,目前已经在全县推开金色童年直播间课程。
【亮点三】吉林通化空间站连接乡村,一年让村小变网红。通化县互加计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开通专属微信号的教育局,从整体推进教师培训、县级助教团队搭建、村小助学教师培训、国家级课题实验每月简报,很难相信,这是一年间发生的改变,在吉林通化教师进修学校李彩霞主任的组织推进下,通化县仅用一年时间打造成为互加全国优秀实验区,并加入华师大国家级重大课题《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研究》
【亮点四】各地乡村教师登上网络公益课程的大舞台,尽显乡村教师的风采。
1、黄土高原上的“共享阳光课堂联盟”,这是由甘肃定西安定区李家堡中心校邵锦堂校长发起,为安定区的四个学区26个村小开设网络课程,弥补了困扰乡村几十年的课程不足难题,成为2017年度甘肃教育十大新闻,也在央视等三十多家国内核心媒体给予报道。
2、河南濮阳网络公益课程,2019年正式开通,通过小规模学校联盟汇聚乡村教师力量,为濮阳县乡村学校开设濮阳英语、生命尊享、艺术审美三门课程,2019年6月县教育局专门为优秀网络教师颁发“优秀网师”奖牌,这是全国第一个为乡村网师颁发奖牌的教育局。
濮阳网络公益课程是目前各地自行开设互加课程体系中模式最完整的一个课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3、新疆喀什麦盖提县教育局绿洲课堂,这是在南疆第一个全县推进的网络公益课堂,虽然难度大,但是大漠边疆还是有了绿洲课堂,辐射全县所有学校,极大的助力了麦盖提教育现代的进程。
4、“云上贵州”让乡村教师形成合力。
贵州贵阳息烽县木杉教学点的徐萍校长加入互加已经有两年,她在贵阳发起“云上贵州”互加村小联盟,让更多地区的教师参与进来共享课程,这对于一个村小教学点的校长来说不容易,充满挑战,然而今年新学期后,云上贵州开始了英语网络公益课程的教学,不得不说这是网络带来的又一个奇迹。
回到学校校长办学三件事:钱、人、事。
钱:资金如何投入才有更高的性价比?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从“无”到“有”的开始;
人:如何激发人的活力才更有意义?这是让事情从“有”到“优”的开始;
事:如何从例行公事到创造价值?让工作在我们手中从“优”到“特”发生质的改变。
互加区县推进模式图从这张流程图中,我们看的区县推进互加不只是一个线性结构,必将带动整体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因为技术变革、课堂形态带来组织方式的巨大变化,都是我们所要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我们的学校组织管理做好迎接新变革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