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什么才能叫做“人”?

2019-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中考英语解析

第一天:

孩子上一年级以后,我遇到了所有家长朋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考试。

孩子喜欢阅读,也很喜欢画画,计算也很好,但是一些逻辑题,不怎么能理解。第一次期末模拟考了85.我发飙了。孩子哭了。晚上我没有睡好,在反思。难道分数,比孩子热爱学习这件事更重要吗?除了考试没考好,他是个好孩子。我只看到分数,而否定了孩子。这会让他对考试这件事心生恐惧。我们通过考试是为了发现不足,不是来惩罚孩子。

第二天

又是数学考试:我在做饭。

大概知道我昨天发火的厉害,孩子这次轻轻问

娃:妈妈,我们今天又考试了,如果我和昨天考一样怎么办?

答: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哪里错了,再多练几遍。

娃:那我今天比昨天少考两分呢?

(大概孩子就是来培养父母的耐心的吧,不是被他们气死,就要笑死。)

答:那晚上让你爸爸辅导一下,听说爸爸辅导的孩子智商高。(我只能暗地里偷笑了,让你们父子俩鸡飞狗跳吧,我得母慈子孝。)

晚上睡前,问娃:今天开心吗?

娃:不开心,妈妈今天有点不一样,我今天考得比昨天少,为什么你不生气呢?

答:只要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就行了。不会的,我们多练习就行了。

第三天:

当你习惯了那个分数,也就麻木了。放学,娃:妈妈,我今天又少考了一分。(苍天啊,大地啊)

孩子我们先吃晚饭吧,把考试的事情放一放。虽然没责备他,但是大概他感觉到了。

问我:妈妈,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

(这好像是个哲学的问题,连我自己都不懂,怎么回答呢。周国平老师说,我深信儿童与哲学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和大多数成人相比,孩子离哲学要近得多。在有些人眼中,孩子与哲学似乎不搭界,那是因为他们既不懂孩子,严重地低估了孩子的心智,也不懂哲学,以为哲学只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对两方面都产生了误解。

有心的父母一定会注意到,儿童尤其幼儿特别爱提问,所提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大人回答不了的,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没有任何知识可以用作答案。这样的问题正是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哲学开始于惊疑,孩子心智的发育进入旺盛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世界感到惊奇,对人生产生疑惑,发出哲学性质的追问。清新活泼的儿童心智与陌生新鲜的大千世界相遇,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的灿烂现象,但在每个人一生中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短暂时光。

不能怯场,我反问: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

孩子想想了说,会思考。

那么如何才能思考?是自己凭空想起来,孩子通过书本得到知识后再思考?

得到了知识,再思考

还有呢?

自我管理,比如我们班有同学老讲话。管不住自己。

还有呢?比如你给別的同学折纸,送给他们。这是什么?

帮助别人。

对,帮助别人,也叫爱。可以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爱也是一种能力,有很多人没有。它是所有能力中,最为重要的。

今天的谈话到此为止。

其实,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种成长,情绪的平静处理。

孩子没考好,确实是因为我辅导得很少。分数只是表象。提醒自己多投入时间辅导孩子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