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写0117】《阅读关怀》读书笔记第一篇
上午开完散学会,我们的假期就开始了。
终于可以阅读马教授讲述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故事——《阅读关怀》这本书了。它是第一次研修时,工作室下发的,每人都有一本。正如这部书的名字一样,详细阐释马教授关于阅读关怀的理念,讲述了农村初中生的阅读故事。
这部作品前言部分是马教授自己写的序,第一部分应该是马教授自己对阅读的思考,第二——七部分估计是老师们的阅读指导故事了,每一个章节的后面,都有一个点评,大概是马教授的手笔。读完之后,总觉得这些文字字字都说在心坎上,好像自己心里的想法被人全息洞察一样。不得不叹服作者的高深莫测。深奥处,反复品读,不觉夜深人静。
前言部分,马教授主要围绕两节名著导读课展开,引入阅读关怀这一理念。
这是图书馆学从为读者的阅读实践提供人文精神的阅读关怀的视角提出来的概念。运用到中小学阅读教育中,现在中小学大部分阅读处于引领缺失或应试驱动的状态,解决这一问题,应以柔性的“阅读关怀”理念,替代生性的“阅读推进”策略,呵护学生的自由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引领学生的阅读过程。
如何做好阅读关怀?有四个参考方法:
首先是阅读关心。主要是做好阅读陪伴,留出阅读时间,宽容阅读选择,尊重阅读体验,参与阅读交流。
其次是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以人文精神提供合宜、便捷、舒适的阅读服务,创建阅读交流平台,还要为困难群体提供特定的阅读帮助。
关键的是加强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作为阅读指导者要主动学习认知技能、阅读指导、阅读评估、沟通技能、善于激发阅读动机、遴选阅读内容、指导阅读方法,使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
还要采取质性的阅读评价方法。表面单一的功利化的纸笔测试方式,建立基于阅读情境的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纸笔测试等多样化评价研究方式,使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能力、社交能力等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这是阅读关怀指导的路径。
由此,我想到了上两天,英语老师和我说起的一件事。
小熙是个有个性的孩子,平日话不多,写作时,明显感觉到他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英语老师告诉我,最近这孩子精神状态不好,我也有同感,估计是因为上次在班里调皮捣蛋,被批评的原因,才性情收敛。
英语老师给我看了他们的聊天记录,看完以后,我后背冒冷汗。文字不长,却句句让人汗毛倒竖。里面竟然出现了自残、死亡等字样。我突然想到了他平日里看得那些书,我也想到了去年常说的蓝鲸游戏。
批改试卷的下午,我通过他妈妈委婉的把他找到学校,我不动声色的找着话题和他聊着。
聊到他最近读了什么书的时候,他滔滔不绝和我讲起他正在阅读的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维罗妮卡决定去死》的故事,我一听这个书名,心里咯噔一下。我问他这讲的什么故事?在他和我讲故事梗概的时候,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作者的资料,当我看到网络上写的关于作者性情叛逆、曾经患有精神病的资料时,我顿时惊悚起来。再想想他和英语老师说的那些话,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制止他看这样的作者写的书。
我问他为什么喜欢读保罗.柯艾略的书,他说,小学时候,老师推荐阅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就疯狂的喜欢这个作家了。他说,已经读完了保罗.柯艾略好几本作品了。
我说,已经读了他几部作品了,感觉哪里好呢?
他说着诸多的好,我却没有听进去几个字,我当时就想着,不能让他再读这样的书了。不知道他当时怎样想?一定也在疑惑,为什么老师不让他下去。
现在,我觉得我错了。
马教授指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呵护学生的自由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允许学生多样性阅读。而这恰恰是体现我们阅读关怀的时候,我对这个孩子的阅读故事有了更多的兴趣,就把他作为我的第一个阅读陪伴对象吧!
想想,明天,我要和他聊些啥?
也许,我应该更多了解一下保罗.柯艾略,这样的话,我们的话题是不是更多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