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的故事

可惜我不是一个好姑娘 (又名:初恋十年)

2015-05-17  本文已影响616人  王修齐

原来读过神经学的一本畅销书,书中的第一个概念是【neuroplasticity】,神经可塑性。简单的来讲,就是外界的环境,我们行为上的变化或者是情感上的冲撞,都会造成神经元突触的变异。这是进化史赋予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我在庆幸自己被这种机制保护着的同时,也觉得些许遗憾,因为我大概再也写不出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不是借口,而是再简单也不过的事实。所有的细节都被美化过,所有的情话都被润色了,所有可能造成丁点唏嘘的片段都被我抹去了,剩下大块的无逻辑的段落被七零八凑的放在一起,用偶尔娇气的玻璃心,填上了最荒谬的过渡。

可是你永远不会认识一个百分之百真实的人。在任何一个时刻你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对过去的事再有抱怨。我不想讲道理,我只是想讲个故事。这也许是唯一的一次,我愿意做故事里的主人公。并不是我有多喜欢这个故事,只是我始终没办法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客观的讲这个故事,如果我是主人公,希望作为看官的你可以原谅我的莽撞。写出来也是希望故事里的人,可以,原谅我。

我是所有人眼里的好姑娘。模样好,学习好,运气好。

甚至连我自己也一度相信运气在我身上的顺理成章,屡试不爽。

当我遇到喜欢的人时候,我也一样肆意使用了我的“好姑娘论”,

默认了别人眼中以为的童话,虽然我知道那不是;

相信了他也像我喜欢他一样喜欢我,虽然我知道那是我的一厢情愿;

甚至在所有剩下的苍白都已经无力为曾经的甜蜜所辩驳时,我也同样为他找到了借口,尽管我知道,他没有。

我想解释为何曾经都只能是曾经的最好的理由便是,

我骗了你们,骗了他,甚至骗了自己,

我并不是一个好姑娘。

十二岁,当我还以为自己处于世界中心的时候,我遇到了他。也许在每个人在少不经事的年纪都有一场不可一世的愚蠢所执导的闹剧。可是我至今仍觉得,遇见他,喜欢他,爱上他,怨恨他,在细小的神经元突触间偶然发现他存在过得痕迹,平静的忘记他,这一切的一切,是我做过最认真,也最不愿意赖皮的决定了。

你要知道,他在我眼里,是没有缺点的。

成绩好,会打篮球,心思细腻,高,帅。虽然可笑,却是当时我仅有的价值观能提供给我的全部评判准则。他每一样都超指标完成。用现在的话来讲,他是我的男神。世界上其他的人跟他比起来都差得太远了,我眼里只有他。

他那时候也是喜欢我的,很喜欢很喜欢。他为了我努力,为了我吃醋,为了我跟老师翻脸,我都记得,我也都很喜欢。我还记得他那块橘黄色的运动手表,上面沾满了他的味道,是洗发水打在头发上的味道,淡淡的香气里掺了一些汗水的踪影。我抢了来不肯还给他,一直带在手上。他后来送了我手表我也不肯戴,直到后来那块表上渐渐没有了他的味道,我才肯换别的手表。当时我想他一定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他,他怎么可能知道呢?

那时候的初恋,可以穿过60个人的教室,穿过教室到校门口那100米的距离,穿过家里到电影院那十几公里的车程,留在那个我穿着花裙子,听他说他喜欢我,躺在地板上笑了一个下午的夏天里。

我的第一次叛变,是在我即将出国的那个假期里发生的。说实话我已经不太记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只能从一些旧日记里面看出一些眉目来。大概是一次莫名其妙,完全没来由的暧昧,横在了我们两人中间。我原以为我坦白后他对我的态度会降到冰点,我们会就此完蛋,在我出国后我们会完全没有联系。可是当时的他只是温柔的说到,你开心就好。时至今日已经十年过去,我也始终无法想象同年龄的男生有这样的成熟。他不知道的是,从那时开始,我的眼里和心里,真的再也放不下第二个人了。他也不需要相信,因为在即将到来的漫长岁月里,每片落叶,每颗星星,都听得到我想念他,喜欢他的美丽心情。

这个傻孩子,居然还主动安排我和那个暧昧的对象见面,你相信么?他同时约了我和那个男生,自己却没有出现。他真是太傻了,是不是?

异地恋,是一个现代社会并不陌生的字眼。可是放在两个14岁的孩子身上,9000公里的距离,却是我们从来不敢想的概念。他只是告诉我,一切都不会变得,我们还是我们。我相信他。带上了他给我的两本日记,头也不回得去了地球的另外一端。

跟早恋一样,我们两个也是异地恋的先驱。那时候没有Facetime,没有微信,没有imessage,没有钱去负担异地昂贵的通讯费用。他偶尔给我发短信我也会提醒他,短信很贵,却又忍不住要和他多说几句。在只言片语间,温习被距离稀释了的甜蜜。记得是到了18岁用qq才慢慢频繁起来。那之前的几年,慵懒的午后在沙发上煲过的越洋电话,两个到三个小时之间变化的时差和日记上布满了的名字,便是我对恋爱这件事全部的理解。

17岁时慢慢对网络有了好奇。少男少女们的心情在百度空间,新浪博客里铺天盖地,我也成了其中的一份子,并好奇的注视着那个虚拟的社交空间里的一举一动,看能不能捕捉到跟他有关的信息。中间我也有陆陆续续的回国几次,因为高中课业的关系和他能见面的机会非常少。仅有的时间也都是聊一些稀疏平常的事,从来不谈想念,不提感情。纯爱的年纪里连牵手都要酝酿半天,身处远距离的我们再被放在一起时碍于空气之间的尴尬,两次拥抱的时间也间隔了五年。一次在14岁,另一次在19岁。中间我也有听到过他喜欢别的人,但是却从来没在一起过。我吃醋,嫉妒,却不在乎。那时候的我认为没有一种感情可以凌驾于我们最初建立起来的信任。尽管后来的我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天真,却依然喜欢我当时这么臆想的勇气。我们就过了几年这样疏远又熟悉,亲密但却不亲近的日子。我不是他的女朋友,他却一直是我的男朋友。

他告诉我他写作业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我心疼。

他叮嘱我去打点滴的时候带个热水瓶手就不会冷,我感动。

他站在高中的教室门口对我说,再呆一会儿吧。我一转身便泪如雨下。

他在我眼里越来越好,他说得什么都好听,他说什么我都愿意听。

在高中快进入尾声时,我开始酝酿自己的第二次叛变。那时候的我遇到了和自己品味和性情都非常契合的男生,他喜欢我的文字,我也倾慕他的才华与沉静。比这一切都要好的是,这个男生就在我身边,我甚至不用伸直手臂,就可以碰得到他。

当时班里也几乎默认我和这个男生在一起了,我们之间也到了必须把话讲清楚的程度。可就在这个男生开口之前,我忽然翻到从前的短信。我说,我们还是做好朋友吧。他回说,能不能把那个子字拿掉?瞬间,回忆像潮涌般席卷而来,他对我说得每一句话都在我脑中回响,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开始回放,他生气,大笑,看着我时候的表情全部都摆在我面前,特别是那句“一切都不会变得”。我转过头去对我身边的男生说,“对不起,我有喜欢的人了”。

之后的事情就如你们想象般狗血,这个本是我最好的朋友的男生,变成了最怨恨我的人,责怪我为什么不提前告诉他。我除了一味的对不起,也不好替自己辩白。后来这个男生和我的好朋友在一起了。我的好朋友也开始加入怨恨我的队伍,在我背后编织了各种诋毁我的事迹,流言纷飞,我几乎没有朋友。可是我都没有在意过,反之,我真的很替他们开心。又几年后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他们两个人的照片,我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是件好事。

我自己庆幸的,就是我始终保留了他在我身边和我心里的位置。那是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四月的春风也吹不进来。里面却如精心呵护着的温室一般,堆满了我和他的回忆,以及我对未来甜蜜的畅想。那时的我以为,就算我们无疾而终,我也可以抱着这段回忆,在里面任何一个瞬间停下来,不小心就过完一生。

如果故事只是停留在这里,我也不会费那些笔墨来叙述。后来的事情,不知道是缘分悉心的安排,还是命运恶意的作弄,我做梦也没想过的情节,悄悄地上演。

他去了北京,念了最好的大学。沿着一条笔直的林荫道,继续着他的日子。这时候的他遇到了他想在一起的女孩子。同样的费尽心思,同样的温柔小心。我也是透过社交网络才了解到这件事。看到他大胆的表白,看到他们跳舞的照片,我甜蜜的幻想如同受到重击的玻璃一样,碎成了粉末。可是此时我们因为多年的距离已经退回到“同学”的关系,已经不允许我有这样的心思。我只能不声不响的把粉末扫成一堆,放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可是就算是这般的心酸与卑微,我也不愿放弃这样默默爱着他的心情。前文里我用到了叛变,是因为这时候的我已经认定了他,喜欢上第二个人的事情,我做不到。

如果那个下午他没有来,我想对我们两个人来说可能记忆里已经不会有彼此的名字了。可是峰回路转,命运竟然安排了第二次的相遇。

“我在你的老窝”。

当时我在墨尔本大学的咖啡厅里买咖啡,看到他的短信,闪神的瞬间中手里的咖啡洒了出来烫到了自己,我才知道此时此刻我们俩之间的距离,就像初中我们刚认识的那样,不超过100米。

他只是来考试,抽了最后一天来找我,可是就是那么一天,让我多年来累积的想念,土崩瓦解。白天的时候我们就像普通朋友一样吃饭,闲聊,细数彼此几年来的变化,仿佛中间的几年从来没有见过一样。晚上我和他坐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中间,隔着舒服的距离,我闻到他身上熟悉的味道,看到他嘴角熟悉的微笑,默默得流泪。认识他以后,我变得很爱哭。不知道要把那些眼泪定义为心酸,还是幸福。他是第二天早班的飞机,他不要我送,我却一夜没睡去机场等他。他走进了安检却又掉头出来看我,差点误了班机。送完他以后,我又赶去上课,连续30小时没睡,手上还一直刷新着他的航班信息。那是我记忆里最清晰的一天,那年19岁。

第二次遇见,第二次相爱,我更加笃定这是天赐的缘分,拼命得想要抓住。每天大时段的视频,不间断的短信,更实在考完试的第二天我就不顾父母的反对去了北京。就算叛逆,就算不懂事,我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在北京的那个月我们第一次像真正的情侣一样每天都能见面。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北京的冬天冷得令人发指,他或者把我搂在怀里,或者把我的手放进他的口袋里,我从来没觉得那个冬天冷,倒是后来几次我自己去北京的时候,阵阵妖风快把脸上划出裂纹来。从前所有的等待都值得,所有的心酸都可以消除,所有的感情都回来了。我那么觉得,从他的眼睛里,我知道他也这么觉得。他想要跟我分析以后会出现的情况,我却从来不想听。就活在此刻不好么?

我猜到了结局,却没猜到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走向结局。他的所有社交网络在我的电脑上都是自动登录,我相信他,所以从来没有看过。直到有一天我不小心点错了账号,还来不及退出,就看到了我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聊天记录。尽管每一句对我都锐利的像一把刀,我却也还是颤抖着看完了,就是再让我看一遍,我也不愿意相信我看到的一切。也是一样的温柔,一样的甜蜜,只可惜那对象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不是我。所有关于我的言辞,冰冷得如千年寒窑,刺耳得如老旧的汽笛,我不敢看,也不敢面对。

大张旗鼓的在一起,然后灰溜溜的分手。我删了所有的好友,把自己关了起来,不与之前的朋友再做联系。在多了社交网络的距离前,我们只坚持了一年,如果不算貌合神离的日子,恐怕还不到半年。20岁的尾声,过得憔悴又狼狈。

后来关于他的消息,我都是偷偷用别人的账号登录看到的。也不争气的和他联系过,却也都石沉大海,再也听不到回应。21岁末,他开始准备出国。我毛遂自荐,他欣然接受。帮他改文章我比给自己改任何一篇文章都要用心,每个单词用之前都掂量再三,每个句子都用好几种排列组合。前前后后忙了几个月,我们也一直都有联系。哪怕是他及其普通的一句问候,我也觉得再度感受到了幸福的脉搏。宁愿这样卑微的爱着,也不愿意再失去他的消息,虽然,我明明知道那时候的他,有新的女朋友。

所以我说,我不是一个好姑娘。

尽管我知道他有女朋友,也还是怯怯的问他,我能去看你一眼么?他说好。我立刻准备了旅行箱,一半是我的细软,另外一半是给他的礼物。瞒着全世界,转了四班飞机,在午夜12点,在机场看到了久违的他。

午夜12点,所有一切都被打回原形。我一件一件掏出给他的礼物,甚至来不及抬头看他的反应。他开心就好。那是我唯一的想法。后来的几天我一个人在北京闲逛,他没有接我的任何一个电话。我继续拖着我半个箱子的想念,看了看所有有回忆的角落,然后逃回了家。之后的日子里,联系忽多忽少,我只能靠着偶尔多几个字的回复来维持呼吸。几次觉得他或许心里对我还有那么一丝想念,下一秒又跌落谷底。一分钟内可能就可以经历所有恋爱中人复杂的情绪,只可惜,我一直是局外人。

直到有一天我的执着再次激怒了他,他忍无可忍的告诉我,你已经不是我的女朋友了。我被打回地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之后也放过狠话,做了无谓的挣扎,甚至又去了他可能会去的地方,从天黑等到天亮。

那一年年尾,妈妈送了我钢琴。从小就学得钢琴,却是很多年也没有碰过了。再碰触到键盘时那种熟悉却疏远的感觉,让我不由自主的在上面倾注了大批的时间,慢慢从充满断点的旋律中找回了最初的流畅。我也开始增加阅读量和写作量来填补那些胡思乱想的时间,从这些我摒弃已久的爱好中,找回了自己遗失了的那份自信,那种自尊。当我再推开门时,艳阳高照。

我现在已经很少写自己的生活。所制定的目标与愿望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想要分享的愿望。当目标已经很清晰的时候的确不用再寻求他人的认可。至于感情,我依然对这件事抱有最美好的祝愿,也会在它再度降临之时用力的拥抱。

至于过去的这10年,我也已经很久没有想到了。再想到时也不会想如果当初我们少了一点骄傲,少了一点锐气,最后结局会不会也是一样。后来的我们也偶尔会联系,不过也不会聊到实质性的内容,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寒暄罢了。不去打扰,也不用刻意忘记。我想我和他都没有精力再去尝试另外一种如果,也许这样就是最好的安排。

当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提供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的神经元便会转化其刚开始的路线,让记忆往我们理想的状态去发展。我再也没有想过我们在一起会是怎样,可是我记得我很爱他。虽然我记得我爱他,可也再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这样也好。也许记忆最终会把我带回到我们最初遇见的时候,这样岁月就再也不会离散我们。

可惜没如果。

还好没如果。

后记:这并不是我想写成的最终稿,我还有太多想添加想修改的地方。可是再看了一遍以后发现,细节并不影响故事大纲,我也只是想把故事讲完而已。至于具体的片段,那些就留给我和他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