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预防先除湿热毒》书摘2

2021-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0清婉0

4.呵气闻口气

口臭有很多原因,一般为口腔卫生、脏腑疾病、不良饮食等所引起。

名医吴佩衡先生总结了阴阳寒热辨证的十六字诀,其中谈道:

口气不蒸手,提示有阴证、寒证;

口气蒸手,提示有阳证、热证。

“蒸手”,说明是阳证或热证,而且湿润,说明有湿气,并且有臭气。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禁烟酒。

5.照镜子看眼睛

一般来说眼白发黄主要跟肝胆有关。

临床巩膜色黄、肝黄、尿黄的为黄疸,但这是很特殊的一种体征表现。

当然黄疸也属湿热病。

所以你的眼睛发黄,先去查肝胆,如果没有病理性原因,则要考虑湿热体质和气血问题。

如果你的眼睛有异常,则一定是气血出了问题,但气血不足、气血郁滞等,一般多会出现眼睛黯淡无光,眼干,眼上有血丝等症状。

中医师认为上眼皮水肿是脾湿的表现,下眼皮肿是阳虚的表现,而眼眵多,多跟湿热有关。

因此,眼睛出现“黄而不黄”且伴有眼眵,上眼皮水肿等,可以判定为体内有湿热。

6.观察皮肤变化

如果皮肤发黄,如橘黄色,则为湿热熏蒸,中医临床多见于湿证及虚证,与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

皮肤爱出油、爱长痘,也多跟湿热有关。

皮肤湿疹最关键的问题也在于“湿热”。中医认为,这类疾病大多由于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脾胃运化失职,致使湿热蓄积肌肤而成。

湿邪的特性是缠绵难断,如油裹面,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的数月或数年,甚则数十年不愈。表现为病变部位瘙痒无度,甚则剧痒难忍,局部潮湿、糜烂、流滋,上覆鳞屑或结黄色痂片,有的皮肤增厚粗糙。

湿热临床还可表现为:

1.湿热天多犯病。

2.犯病时,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

3.食欲下降,口渴恶心。

4.发热怕冷交替。

5.多午后发热,并不因出汗而减轻。

6.尿频、尿急,涩少而痛。

7.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二、先防外邪侵犯人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