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海鸥乔纳森》1
1.你的阅读初体验,是否将自己投射到了乔纳森身上,是或不是,各是为什么?
这本书刷新了我的阅读记录,阅读习惯不太好的我竟然在周日的上午起床前用了两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这种成就感不可言说,虽然只是四万多字。好书不怕晚,说到底还是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我。
是的,读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觉得自己就是乔纳森,但又有些怯于对号入座,因为我有过乔纳森“不合群”的感受,但是没有乔纳森那般学习的天赋和能力。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的生活是我们一生所求,但是同样一句也会经常被解读为既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为工作而困顿?就像岸上那一群海鸥每天的作息是为了吃到只需要等待就可以得到的面包渣,争得头破血流就是它们为生活所做的努力,若是没有抢到面包渣便会抱怨环境的恶劣与不公。在习以为常的面包渣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只不抢面包渣的海鸥,它便被贴上脱离正规的标签,被排挤,被不理解,此时,乔纳森离开鸥群的勇气如革命初始一样不被理解。鸥群纠着乔纳森的不合群不放,却没有意识到,它们早已向着不同的方向生活了。什么是更好的生活呢?同样是向往天堂,但最终抵达的天堂却不一样。
天堂不是一个地方,不是一个段时间,而是一种状态。
职业的特殊性,让教师这个角色自带一些挥之不去的光环,大多数圈外人只看得见最外环的耀眼的光圈,看不见向内的零零碎碎。每天的工作从表面上看,其实就是碎片化的,而且是一片又一片地无缝连接,可是我们好像很难把这些碎片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图画,所以我们总是对工作的各种条条框框充满了恶意和排斥,但又不得不继续拼拼凑凑,往复循环,逐渐陷入“工作使我麻木”、“与其自我内耗,不如直接发疯”的状态而不自知。我尝试自我调节,失败过,也成功过,虽然都是短暂的体验,不过我开始有了拼凑完整的动力。感受过工作的快乐的人应该不会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吧。与其花一百天把一件事重复一百遍,不如花两天让第二遍比第一遍多一点成就感。在这里,听课最好留下点什么,比如听课笔记,比如观后感,前者更简单,后者属于“卷”。在手写听课笔记的三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觉得这个东西是无聊的,写完再去翻一下的可能性极低,那写这个的目的确实只有一个,应付检查,除非听课过程中能吸收一些方法等。于是,我开始搞莫名其妙的非常规听课笔记, 比如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其实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也做了一段时间,不过惭愧没有坚持下来,我的想法是等某一天有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想法了继续这样做。接着,这学期我再也没有手写过听课笔记了,我不怕被检查听课本了,哪怕上面一个字都没有,因为我用我最喜欢的方式做听课笔记,电脑操作思维导图,比手写快,还可以马上调整内容,课堂的结构一目了然。
我“不合群”了,没有按照字面要求做事儿,按照文件精神做事儿也算是做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