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忙,却越来越焦虑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对于解释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上越来越忙,反而越来越焦虑,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觉得视角很独特,分享给大家。
焦虑:来了新公司后,比过去拼得多,干得活也多得多,除了自己职务之类的工作,还包括很多不是本职工作的一些其他事物。累还没啥,就是觉得有些没方向,时常下班时反思今日工作效率,反而没什么成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发现身边同事都特别优秀,总有种力没使对的感觉,工作忙忙碌碌,却遇到瓶颈、没什么成果,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用了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规模经济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到底如何变化。有没有越生产,单个产品的成本越低;或者说是越生产越省钱、省时或省力。

规模效应是在研究各类资源组合后,如何1+1>2;同样的,把这个思路应用到职场,也可以发现一些“越努力越幸运”的方法。
一: 你的工作越来越忙,但规模经济了吗?
“比过去拼得多,干得活也多得多,不仅仅是本职工作,还包括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
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我们的能力可能没有一个质的变化,这就类似于研究规模经济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也就是技术条件没有变化。再往远一步想,即使个人能力再强也有边界,工作效率再高也只有1天24小时。
在做其他本职外的工作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
1. 承接了一些不熟悉的基础工作,要花大时间熟悉这些工作;
2. 不同类型的工作穿插进行,转换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重新进入高效状态;
3. 很多工作是“一次性”工作,经验无法用于未来,被反复利用。
……
如果有上面这些感受,各类工作组合在一起,就很难做到1+1>2,也就容易事倍功半。
那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呢?
Tips:
接到任务后,并不是马上开始干活。先花了一定时间与老板沟通项目预期,又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了外部同行以及公司过去是如何做这件事的。在此基础上,有了初步的项目目标和方案。
拿着这个方案,与老板再次讨论和优化,同时争取到了一定的内部资源,以及协调了内部一些与自己想法比较一致的团队成员。
团队和资源到位了,然后将项目工作进行合理切分,尽可能让专业的人做标准的事,然后协调大家的配合。
最后,还尽可能在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标准的供货商合同、运营制度等,方便项目循环使用。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这样的方法很有启发:

二: 关注你的“成长斜率”,同时也保持耐心
良好的职业发展之路,应该经历:兵---士---将三个阶段。一张简图展示一下这个概念:

细节在这里:
1. 无论是那个阶段,这三段曲线都是越来越陡峭的,也就是斜率是向上的倾斜的。换句话说,你的的成长率应该是不断加快的。
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不断反思我们多做一步努力,是否会有对应的价值。千万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2. 而第二个细节,你会发现兵、士、将三个阶段的时间越来越长,同时三段曲线越来越抖。
这也就是说,每进入下一个阶段,往往需要更长的磨练;但同时,收获的成长也会更大。
(兵-士-将的概念是《将才——让年轻人少奋斗5年》这本书中提到的概念。这本书来自一位从基层奋斗起家的台湾企业家:杜书伍)
但是也许你现在还正处在从单兵作战,过渡到“士”的阶段呢?所以耐心也很重要。

就像这个拔萝卜的兔子,现在自己的个头还太小,而萝卜还太大,所以得先让自己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