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人生格局
1
我突然想起高考前那段日子早起晨读的画面,我和同桌坐在最后一排拿着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研究着名句默写16年会考什么。
我们在试卷上圈圈点点,
12年考了《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3年考的是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4年考了《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5年又考了“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因此,我们猛地一拍大腿,断定16年肯定还会考论语。两人相视一笑,立刻拿起语文老师刊印的论语集锦背的滚瓜烂熟。
6月7号,到了考场拿到语文试卷的那一刻,我第一眼看的就是名句默写。谁知,考了诗,考了词,考了文言文,唯独没考论语。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失算。
中学时期我们摇头晃脑地背诵诗词文言、名人名句,我们试着理解每一句的意思以便记忆的更加深刻。
然而,高考过后,这些深扎在脑海中的名句好像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便慢慢从我们的记忆中剥离。
2
有一天,待我们历经千帆之后,再次碰到曾经背诵过的一句诗、一首词,恍然大悟,呀,真有道理。
当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些文字的含义,也就是成熟了吧。年少时的幼稚不足以用自己亲身的经历理解这些文字的真正含义。
那时的我们经历匮乏,情感单一,即使强翻着译文注释弄懂了大意,不久也是淡忘在似乎忙碌的生活中。
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看了很多书,我们听了很多别人的故事,也喝了很多的鸡汤,再回头看看自己好像也没成长太多。是这些东西没有营养吗?不是,而是我们太像直肠子的鸟类吃了就排掉了,自然吸收的很少。
一句至理名言,再有道理,不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不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也不过是一句正确却无用的理论。就算记了再多也是一些苍白无力的辞藻,没有一点用处。
3
毛爷爷早就说过,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你做不到知行合一,就相当于你喜欢一个女孩,朝思暮想的喜欢,彻夜难眠的喜欢,为了这份喜欢你看了很多的爱情宝典、表白技巧,但到最后就是没勇气去表白,那么一切都是免谈。
道理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记的、喜欢的。
前段时间,我一个舍友在京东买了几盒舒肤佳香皂,我就先拿他一盒用着了。后来我发现学校超市有我更喜欢的金银花\菊花香型的(不是重口味哦),于是又买了一盒。
回到宿舍扫码验证真伪时,我发现是假的。心里一百个不开心,也懒得去退了,就在那扔着了。(ps:用舒肤佳香皂的小伙伴注意了,一些小超市卖的几乎都是假货,买正品请认准到京东自营店或者天猫旗舰店。)
一天我“良心”发现,犹犹豫豫地对舍友说:“这个香皂好像是假的,你用不,给你了,到了双十一我再在天猫多买一些还给你一块。”舍友就收下了。
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谈曾国潘的四句家训,有句提到“仁”。看完我才是真的真的真的良心发现,我对自己当初对待舍友的行为后悔不已,深感抱歉。
家训提到一点“求仁则人悦”,“仁”,是仁爱,是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仁爱,才不失大道,这是格局。我把自己不喜欢的推给了别人,别人就一定喜欢了吗?这俨然是不负责任的恶劣行径,伪君子矣!
如果放在工作中,把苦脏累的活都推给同事,小人矣!
4
谈到友情,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点永远不会变,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这是将心比心。
如若一方变坏,另一方也会一改从前的态度,也可能会以牙还牙。所以,你若以功利之心交友,别人回馈的也不过是功利之心而已。当你用豁达待人,用仁爱出世时,自然可以收获一批以心相交的挚友。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我这一个舍友的谦卑礼让,有人请他帮忙便来者不拒。我甚至写了几篇文章批判他,苦口婆心劝说他出手相助时也要辨别真假(当然我分析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但现在我发现,我舍友这是一种大格局。不因为一些小事计较,不因为一些小失揪心,这种不在乎的潇洒即为胸怀、即为格局。
就如“情感奶爸”陆琪所说的一句话,你可以不聪明,也可以不懂交际,但一定要大气。如果一点点挫折就让你爬不起来,如果一两句坏话就让你不能释怀,如果动不动就讨厌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做人有多大气,就会有多成功。因为胸怀,才是成功者的标志。
我真得承认我的格局还是太小,也许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会看开一些事情,所以,我会回归生活,认真修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人生格局,不在乎亦是一种人生格局,这些道理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唯有将这些前人总结的道理,联系到生活,运用到生活,才是深刻,才是成长,才是收获。
一起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