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百家荟萃遇见陌生人简书美诗美文汇

《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2020-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水禅心千古情

学习金刚经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回顾:  上一品佛讲了两点重点。第一要信心不逆,就是对佛法的义理不仅要从认知上理解,还要从行为中去印证。第二要做荷担如来,挑起弘扬佛法、破除迷信的担子。能够做到这两点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原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白话直译:
  佛进一步的说明:“须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看到或听到这本经,进而依法修行,读诵此经,不但得不到别人的恭敬,还受到他人的轻贱,是因为他前世造了极重的恶业,本应堕到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受尽种种苦难,但因现在受到别人的轻贱,所以,以前的罪业就被抵消了,将来还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回想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在没遇到燃灯佛之前,已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么多的佛。
  虽然我供养那么多的佛,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假若有人,在末法时代,看到或听到这本经,进而依法修行,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所供养诸佛的功德相比,我还达不到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甚至用所有的算数、数学去换算,都无法算出来,可见金刚经的功德有多大呀!
  须菩提!假如有善男信女在末法时代,能依法修行及读诵这本金刚经,那么他所得到的功德真是太多了,我如果完全说出来,反而让一般凡夫产生怀疑,进而毁谤佛法,这就不好,因为毁谤佛法的人将遭受精神错乱,疯狂乱性的果报,这人将永远无法接近佛法了,为什么呢?这都是狐疑佛说,不信佛法的结果。
   须菩提!你应当知道,这本金刚经所讲的义理都是无相的、不可思议的,因此果报也是不可思议。”

悟:

      这一品佛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若有人受持读诵金刚经,潜心研究金刚经,还被轻贱的前因后果。第二:佛以自身供养诸佛的功德与受持读诵此经的人所得功德对比,诚敬鼓励努力的人。第三:总结此经不可思议的果报。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吧,首先一般能诚信向佛,静心修行的人,大都是经历了很多挫折,饱受过各种痛苦。比如生活的贫苦、感情的打击、事业的失败或者天灾人祸等等。大富大贵的天天想着怎么发财,怎么弄权,怎么潇洒快活,所以即使偶尔想到烧香拜佛,也不过是想心理平衡和大吉大利。像释迦牟尼佛舍弃王位,甘愿出家悟道的人不多。

      很多人半辈子烧香拜佛,积德行善,读诵金刚经,研究金刚经,一辈子倒霉一辈子不顺,为人轻贱,而有些人阴险狡诈,坏事干尽,却健健康康,过得风风光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世界上的因果报应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要知道佛学的世界观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基础上的。佛学认为生命是连续不断的,带着因果报应,在前世今生来世的六道轮回里流转。那么今生为人轻贱的人,是前世的罪责还有报完,所以要先还这个恶报的债。那他现在又做好人,又做善事,那是他将来或者来生要收的账。

      讲到三世因果报应,我们听起来好像很遥远,很虚幻,看不到摸不着。其实看看我们自己的一生。把30岁以前看做前世,30岁到60岁看成今生,60岁以后看成来世,就明白了。我们中年所遭遇的处境,其实都是年轻时埋下的因。年轻时注意保养身体,努力上进,勤奋好学,那中年日子就过得比较踏实、安稳,舒适。老年时就生活无忧,闲适自在。反之亦然。年轻时吊儿郎当,中年时浑浑噩噩,老年时就稀里糊涂。这样看三世就好像有点明白了。

        佛说,如果有人受持读诵此经,却被人轻贱,是因为上辈子的罪业,本来比被人轻贱还要严重。现在因为受持读诵此经就抵消了。罪责还完了,就可以得到果报了?什么样的果报呢?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接下来,佛讲他诚心供养无量诸佛的故事。只要他遇见必定供养,必定请教学习。他以前就是这样的求学精神,勤劳而精进,谦虚而向学。接着告诉我们,现在拿著这本经在受持读诵,研究的人,所得的功德,比他过去所有的功德还要来得大!以此鼓励我们。

      最后,他总结说,这个金刚经的经义是不可思议的。你不要以为金刚经的文字看懂了,就以为懂金刚经,它一层一层道理多得很。不是你的知识范围所能想像的,慢慢用心去领悟吧。这个经的果报,功德的果报,也不可思议的。所以大家要相信它。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