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母亲待我若公主
一直想等到自己的思绪缕清、文笔老练后再来写关于父母的话题,但是昨日脑海中感悟的一句话让我决定,时不时地吐露一下内心对父母的想法又何妨,没必要句句完美、天衣无缝,说出来比错过要更好些吧。
从小到大,与母亲之间经历了母女关系、挚友关系、师生关系。
小得像娃娃的我虽然喜欢跟陌生人打招呼、交朋友,但是走哪儿都得看着妈妈的存在,怕丢了妈妈的安全感脆弱地可怜,因此即使连睡觉都能感知妈妈的陪伴是否存在。也好在我生得可爱(开玩笑),妈妈将我走哪儿带哪儿,据说连最严苛的公司澡堂大爷唯独让我这个耍宝进澡堂:)yeah。
当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级,由于不适应和妈妈分开,自己单独去上学,据说我大哭大闹了好一阵,虽然我自己已不记得。而且即使幼儿园就在自己家楼下,走路最多5分钟的地方,日日迟到不害臊,我想大概是内心不想上学的驱使。其实我很喜欢我的幼儿园,我喜欢那里的老师、校园的陈设、课程的安排、书中的知识、细腻的生活设计、突如其来的课外活动的惊喜、每日的午餐、及每天让我抱有好奇心的甜点零食、还有朱老师每日中午那冥想般的烤馍片……
到了入小学的时候,我们搬了家,我要离开从小玩到大的4个好姐妹,我要离开那个每个周末说走就走的玩闹大家庭,我要离开娇小可爱的完美的家,离开那个小阳台,离开这里的公园,和在那里做“点点”画、吃转盘糖、喝杏仁茶、吃大脚掌雪糕的种种。那时,那个公园对我来说就好比一个硕大的国家公园,永远逛不腻、停不歇。虽然有万般不舍,但是跟父母一起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我仍然感到很幸福。虽然周围的环境不同,玩耍的朋友不同、友谊不同,但是我很幸福,那仍然是我们三口之家的幸福。也许在我真正的内心里,纵然对外物有万般留恋不舍和念旧,但是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那里才是我幸福滋生的地方。
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都一味沉浸在与同学朋友玩耍的愉悦之中,不再黏着母亲,甚至在武汉念大学的时候,也从不打电话,寒暑假回家还是照样跟狐朋狗友疯跑。但是母亲总是给我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增添惊喜和乐趣。每个重要的生日,她都带我去拍纪念照,不论我多不在意庆祝生日这件事,她总要买个大蛋糕给我吃。我的第一辆小黄自行车,它漂亮地至今无人能比,也是妈妈默默精心准备的惊喜礼物,我们在包公湖边学骑自行车的记忆到现在都还在不断播放。每当她看到某个新奇的事物,总想着我带我去尝试体验,第一次见识旱冰、学会旱冰、喜欢上旱冰,是妈妈卖关子给我的惊喜。或是突如其来的逛公园的安排,本以为平平淡淡的回家,却到达的是公园大门,那惊喜感不言而喻。而且不论我有什么物质上的要求,即使经济再有限的母亲,总能化解困难,最终满足我的欲望,她从不骂我挥霍,只会略带一丝骄傲地说我:“妖精。”物质上的欲望再多多不过天,只是有的时候要求有些离谱,比如早上上学,早到了10分钟,想吃个糖稀,非得所有颜色都要,在炎炎夏日中,手里拿着十几二十个糖稀棒棒,吃的当然没有化得快,母亲也从不因此打击我或者尝试改变我想如此选择的心性。然而,人生上的欲望多的话是可以捅破天的,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在中国|没线城市|的工人家庭,除了安安分分过日子,多个念想就离捅破天咫尺了。但是母亲的伟大和睿智是个无底洞,连我也看不穿,我人生的所有欲望,都被完美地支持,学摄影、学声乐、学架子鼓、学街舞、旅游、留学、享受地生活……
留学后,经历了最后的两年学生时代,从那时起,我觉得我才逐渐向长大成人靠拢,我几乎每天都要跟母亲视频,我想告诉她我的生活、我的发现、我的变化、我的所想、我的所感,母亲是最能理解我的那个人,我想这来自于从襁褓以来,一直不间断的沟通,我们一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她知道我的秘密,我也知道她的秘密,我们都是对方的秘密守护者和分享者。我们当然有争执,大大小小都不少,但我们总能通过理解和沟通将感情进步一升华,将友谊进步一加深,默契也更加地天衣无缝。随着我在外独自成长,与母亲之间理解事物、看待世界人生的差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有时我甚至沮丧、怀疑,我是不是连最能理解我的母亲的共鸣也失去了,其实,那些不过又是一次次的磨合,是对我沟通能力的训练。跟挚爱的人之间,误解与不理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沟通。我们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是在不断地沟通中生发的。
所以,让我下笔写出这篇文章的脑海里的那句话是:唯有母亲待我若公主。
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