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秘密:放过自己!
每个人都公平的拥有每日24小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利用这24小时,到底是为什么?时间管理方面,到底有没有秘密?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每个人似乎都很忙,每天都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每次制定计划时雄心勃勃,但完不成很难受,然后逐步开始自我怀疑,以至于情绪受挫,动力下降,更完不成计划了,然后再一次自我怀疑,沮丧不已,担心自己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很多人都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和专注地完成更多的事情,所以到底什么是自我时间管理?
— 究竟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在管理学中的定义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时间管理并不只是对时间的管理,而是一种人生规划和自我管理。
越来越多有自我提升需求的人开始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制订各种各样的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
完成这些计划会带来很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完不成就难免觉得沮丧和焦虑,长期不能完计划难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不利于个体的心健康。
制定计划—其实很多人都完成不了自己制定的计划,这又是为什么?—
心理学家特罗普和利伯曼发现,个体似乎对远期未来更加乐观和自信,后来他们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时间解释水平理论:
解释水平分为高水平解释和低水平解释两种。
高水平解释:人们倾向于更抽象地、更多地使用反映事件内涵的一般的、核心的、去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远期事件。
低水平解释:人们更具体地、更多使用偶然的、外围的、背景化的特征来表征近期事件。
我们在制订远期计划的时候,会产生高水平解释,忽略事件的细节,对事件的认识更加概括和抽象,并没有考虑具体怎么完成这一事件,进而低估了完成事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PDCA—我们如何做来减少计划谬误呢?—
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在制订远期计划的时候,我们会产生高水平解释,忽略事件的细节,对事件的认识更加概括和抽象,并没有考虑具体怎么完成这一事件,进而低估了完成事件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就把任务写得更加具体,最好在写计划时在脑海里预想一遍具体怎么完成这一事件。
在时间管理上,更多的是要计划可落地,放过对自己严苛的要求。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时间管理,以及缓解自己未能完成计划事项的沮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