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的迷惑行为

2023-01-28  本文已影响0人  conquer_jhf

1.喊“姑父”为“叔”

1月18日到小胡家,当天晚上,小胡姑姑就和姑父从县城赶到家,给我带了一套护肤品和一条小熊银项链。听到小胡看见姑父时喊“叔”,我下意识的就问:“难道不是应该喊’姑父’吗?”姑父没吭声,小胡说喊叔是因为亲近。我信了。

1月19日,下午看房子、拿钥匙,又去超市买衣服,晚上在姑姑、姑父家吃饭。吃完饭小胡出去买东西,我跟姑父提起称呼这件事。

“我也觉得应该喊’姑父’呀,我们那边也是叫’姑父’全中国不都应该统一这么喊吗?”姑父匪夷所思的说。我听的很乐呵。

“小胡一直喊的’叔’吗?你也没纠正过他!”

“称呼嘛,叫啥都行。不过叫叔叔不亲,陌生人(随便一个人)都是统称’叔叔阿姨’的。”

“我也觉得是这样,咱想法一致。”

小胡买东西回来,我提起来这事,姑姑也诧异的对小胡说:“咱家不是从小到大都喊的叔嘛!”

附:从小到大居然没有人告诉过小胡,姑姑的丈夫称呼姑父,姨姨的丈夫称呼姨父。当然了,只是称呼,影响不大。

2.鸡柳先炸后烤

小胡买一包鸡柳,想着自己回家处理吃。我了解到他先把鸡柳炸一遍,又烤一遍。看着外皮焦焦、几乎没肉的鸡柳,当时就很困惑:

要么炸,要么烤,为什么要进行两遍操作?

“因为想吃焦焦的。”

“哦!那要么炸时间长点,要么烤时间长点,结果不都是焦焦的吗?”

附:关键是都烤焦了,没肉了,我咋吃?

3.红薯先煮后烤

我以前的认知里,烤红薯就是直接拿火烤熟就可以了。在小胡这里知道,先拿水煮一会儿,然后再烤。(烤箱只有25分钟,我以为是怕红薯烤不熟,所以先煮。)

跟姐姐说这个事,姐姐说25分钟烤不熟,可以再拧一圈,再烤25分钟嘛。恍然大悟。

今天跟小胡说这个事,小胡说他煮完后也是烤60分钟。我大为震惊。先煮后烤,是图什么呢?

“你没看到红薯皮外边流油吗?这样红薯更香更软。”

“我姐姐家烤红薯没有煮,直接烤出来也可以达到外皮流油、里面香软的效果。”

“谁教你这样烤红薯的?”

“看手机上的视频是这样。”

“你一点都没觉得这样的行为很繁琐吗?费劲、费时、费力、费资源。不过我哥哥说有的卖烤红薯,红薯特别大不好烤熟,可能会先煮一下再烤。现在不需要这样了。”

附:下一次咱们做个实验,一组红薯直接烤60分钟,另一组红薯先煮再烤60分钟,如果我们品尝之后甜度差别不大,那就可以放弃煮的操作了!(浏览器搜出来的答案都是——不用煮)

4.熟牛肉片拌辣椒

有次吃饭端来一盘熟牛肉片,我看看桌上也没有蒜汁,心想:难道这边就是干吃牛肉?其他凉菜好像有汁的啊!

只见小胡拿起桌子下面的辣椒瓶,往上倒辣椒,接着筷子进行搅拌,完了!我看的目瞪口呆,不过什么都没有说。我也几乎没有吃牛肉。

“我们这边是放点调料,比如孜然、糖、盐、辣椒什么的,然后泼油。”

“你也没进行这么多操作呀,光拌辣椒了。”

“你们当时说不用弄了,不用弄了,我就没弄了。”

附:我说不用弄,一是想着菜多吃不完,干净的牛肉放旁边下次吃也行,二是看到拌辣椒的操作非常迷茫,更不知道说什么了。我害怕出现更多的迷之操作。哈哈哈!(哥哥说要泼油是对的。)

5.热菜中肉片焦了

从吃第一顿饭,我就发现这菜中的肉焦了,后面每顿饭的热菜中,几乎也是这样。他们老提醒我吃肉,本来对肉也不是特别热爱,就总是夹肉旁边的青椒,象征性的夹一小疙瘩肉。(青椒挺好吃。)

“为啥你们炒菜中的肉都焦(硬、柴)了?”

“因为有肥肉,简单腌制后炼油,这样香。”

“炼油没问题,光炼肥肉可以,别炼瘦肉啊!”

附:在我家也有“炼油”,但是也没出现过,把瘦肉都炼成焦的呀,少炼一会不就好了!

现在想想小胡的迷之操作真不少,不过也挺有意思的,一想到喊“姑父”为“叔”就能乐半天。这些我不能理解的行为体现了我们日常行为习惯和认知思维的差异,互相刷新三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