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27

2022-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艺凡会发光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第六章:桃园惊梦之再说孙权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让我们再说一说孙权。

易中天:三国鼎立,关键人物是孙权。

艺凡:理由是啥呢?

易中天:如果不是因为他毅然决定联刘抗曹,那么,刘备必将被剿灭。这就是赤壁之战的意义,也是孙权的意义。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引人注目的孙权,其实至关重要。夷陵之战也如此。战争的后续也有两种可能。当时许多东吴将领要求乘胜追击,刘备也来信扬言再战,陆逊等人却主张撤出战争。因为曹丕正在调兵遣将,名为助吴伐刘,实则包藏祸心,不可不防孙权完全同意陆逊的决策,并与刘备讲和。从此,曹魏“雄霸”于北部中国,蜀汉和东吴则分别“偏霸”于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谁也吃不掉谁。

艺凡:三国,就这样形成。

易中天:诸葛亮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执政后,立即接受邓芝的建议,与东吴重修盟好。邓芝在见孙权的时候说,贵我双方,一家有“重险之固”,一家有“三江之阻”。如果互为唇齿,那就“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相反,如果大王投靠曹魏,又还想保持独立,则势必两面受敌,江南之地就不会再是大王的了。

艺凡:说的对。

易中天:事实上,孙权把“变脸”这一套玩得烂熟。赤壁之战时,他大义凛然地宣称:孤与老贼(曹操)势不两立。但为了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他又不惜向曹操称臣,劝曹操称帝,还把关羽的脑袋送到了曹操那里。这次也一样。曹丕大军压境时,他可怜兮兮地表示要交出土地和人民,到地老天荒之处苟全性命。然而一旦与刘备言和,与诸葛亮结盟,他又是另一副嘴脸。

艺凡:曹操和曹丕也从来就没有相信过孙权。

易中天:问题是,孙权何以能够如此?

艺凡:为啥呢?

易中天:因为他不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并不在乎东汉是存是亡,也不在乎曹操是忠是奸,只要他那一亩三分地姓孙就好。但他有目标,就是“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艺凡:怎么看出来的?

易中天:邓芝第二次使吴时,孙权对他表示:将来灭了曹魏,贵我两国分治天下,岂不很好?邓芝却说:天无二日,士无二主。消灭曹魏以后,如果大王还不知道天命在哪里,贵我两国就只好各自都敲起战鼓来。那个时候,战争可才刚刚开始呢!然而五年过去,孙权当真称帝时,就连诸葛亮也不说这样的空话了。

艺凡:诸葛亮审时度势。

易中天:孙权也是这样。当他弯下腰来屈身事魏时,头却是抬着的。曹魏多次要他送儿子做人质,他就从不答应。可以说,他是卑躬不屈膝,屈膝不变心,有傲骨无傲气。对于孙权,我们是不是该有新的认识?

艺凡:嗯,是。

易中天:看待刘备,也当如此。且听下回分解,再说刘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