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心理想法

孩子,我爱你是自愿的,不用交换

2017-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赵蕊a


1

首先要赞一下最新一期逻辑思维《爱,为什么会变伤害?》,讲的很不错!文章中坦诚地说到,我愿意感恩,但我惧怕被爱。

历来国人将生育定义为“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对于这样的传统观念我一直嗤之以鼻:人世不易、命运多舛,如果只因为图夫妻二人自个儿一时的快活而造出一人来,并且要强行带他/她来到这个世界上艰难的跌打滚爬,实在是太自私了。

2

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有不少经不起仔细推敲,比如孝道。亲情无疑是一种最美好的人性,子女因为感恩父母的养育而自愿尽孝,那是子女发自内心的感情和行动,你情我愿,十分美好。但是,如果父母自以为对孩子有养育之恩,便理所当然地要求子女日后必须报恩偿还,那不就是变成一种利益交换了吗?也就是一种可怕的道德强迫与绑架。有人曾尖锐地一言戳穿中国孝道的本来面目“无非是一种金融安排而已”——父母在年轻时储存了一笔财富,儿女就是那个肉体的存折,父母在老年时对这笔存折开始“零存零取”,实现一种跨时间的调度甚至随心所欲的使用。

3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古人以为什么是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一是说违法犯罪,会使自己遭受刑法,如果犯了,谁最担心你?自然是父母,把这一点做好是最起码的孝。二是说子女成年之后认真的做任何事,尽可能的都要做出点成绩,千万不能是别人问起来,你自己都臊得不好意思说。如果子女最终成了父母、老师都因你而自豪的人,那就更好了,而这正是孝的终极形式。

如果父母亲人拿孝当武器,努力控制自己唯一能控制的人,也不管儿女的感受和死活。这种必然就成了道德绑架,是自私透顶的行为。

孩子,我爱你是自愿的,不用交换

4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胡适先生《父母有恩于子女吗》这篇文章时,不禁引起共鸣,拍案叫绝。也因为这种认识,自从怀孕那天起,我就对儿子心怀愧疚——未经你同意,妈妈就要把你带到这人世承受不可知的各种折磨与苦难,唯一还能聊以安慰的是你父俊母美,都受过高等教育,智商学识品行基本上都不太落人之后,你出生后应该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口腹之苦,应该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民族后代。等你出生了,爸爸妈妈一定悉心养你教你,即  使你将来成不了社会栋梁,也应该能成为一个知书识礼、品性善良、独立自强的有用之人。也因为这一份“抱愧之心”,从来不敢把孩子据为私有,经常提醒自己万万不能用爱护的名誉大包大揽,更不能以长辈的的名誉试图主宰和控制儿子的思想,为了避免在给予儿子足够空间时儿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培养他热爱阅读的习惯,训练他独立的思维与行动力,并时时刻刻不忘记以身作则,以达到引导他人格品行向善而行。

5

不求有恩,只求尽责,只有抛弃施恩与人的自大,才能以平和、平等、信任的姿态与孩子真诚的交流,并以开放的心态换来子女视你为兄弟姐妹的认可。尽管和儿子之间争执冲突有时候也难以避免,但一切都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对话,达不成共识也无关紧要,各自保留着看法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相信时间会解决一切的。

6

“你的财产和我无关,但你老了我一定养你”,一天,儿子这样的主动承诺让我欣慰骄傲。但也开心地拒绝了他,我有我的人生,你有你的轨迹,虽然这辈子我们交集得如此紧密,但一定不要成为彼此的羁绊。因为这种互爱、温暖和安全,已经足以支撑我们各自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各有各的精彩。
没错,孩子的生命源自我们父母,但他们并不属于我们,他们的世界将由他们自己创造与主宰。做父母的只需要告诉他们:不管你是田野里不知名的小花,还是天上高翔的雄鹰,你都是我最骄傲的作品。不要怕,在你需要时,我们就在这里。这样的孩子,终有一天也会同样告诉父母:不要怕,在你们需要时,我就在这里!

所以,孩子,爱你是我自愿的,不用交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