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80.90后最需要学习情绪管理
一直以来,经常会有人问我“老师,我总是会有情绪,该怎么办啊?”“老师,我的情绪起起伏伏,不稳定,怎么办?”“老师,你能不能教教我怎么控制情绪”……
很多人,都把情绪视为豺狼猛兽,避之唯恐不及。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是,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我们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作为生命体存活的一个特征。
情绪没有好坏,情绪是我们的心理温度计,是我们人生的晴雨表!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大多把情绪视为万恶之源。知乎上有个帖子,“应如何控制情绪”浏览量达到252W+。
这么高的浏览量,也能感受到大家对情绪的关注度。所谓“控制”,无非是希望“情绪”这个坏蛋,能够听自己的话,不要出来捣乱。
科学证明,并没有所谓的“坏情绪”,只有那么被我们压抑的情绪,不会对我们的生理、心理,造成伤害。当情绪以情绪的方式被看见、被表达,情绪的能量才能发挥出来。
上周,我接了一个紧急电话,是一位全职妈妈打给我的。说自己受原生家庭影响,情绪状态非常糟糕,经常对女儿大发脾气,导致5岁的女儿现在还不会说话,只能用“嗯嗯啊啊”的方式,去表达自己。
在短短的15分钟的通话时间里,我听到她一遍又一遍的对女儿说“不”。
“不要靠近我。”
“能不能不要闹?”
“我不喜欢你!”
“再不听话,我以后就不管你了!”
天呐,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是崩溃的。
且不说这是一个毫无生活能力的5岁小女孩,换作是一个成年人,当听到给予自己生命的妈妈对你说“我不喜欢你!”“不要靠近我”…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何感受?悲伤?害怕?愤怒?…
当时,小女孩只是希望妈妈能够陪她出去玩耍,妈妈想让她自己去,女儿就闹起了情绪,结果得到的回应是一连串的“不”。
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我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这样妈妈会不喜欢。”于是,渐渐的把这些情绪压抑起来。
这些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积淀在潜意识层面,深刻影响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并固化成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如果妈妈没有及时的学习改变自己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没有改变自己的情绪方式,且女孩没有在成年主动的去学习成长,99.99%的情况下,女孩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她的孩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倘若是一位富有同理心、具有共情能力的妈妈,遇到孩子在发小脾气,在闹情绪,她会对孩子说:“宝宝,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伤心,是因为妈妈没有答应你一起出去玩对吗?”并且她还会和孩子分析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并不是妈妈不爱她了,而且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通过这样的言行,孩子不仅知道这种感受的名字作“伤心”,还会知道在需要理解的时候,她不是独自一个人,妈妈的心是和她在一起的,妈妈是懂她的。最深的孤独,是父母不懂你。
妈妈设身处地的言行会让孩子学会如何识别情绪,调节情绪。因为父母传递给她的信号就是,她的情绪没有问题,是被允许被接纳的,于是他就会慢慢学会处理情绪,并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调节情绪。
但是,很多父母并做不到这一点,并不是说父母们不爱孩子,不想教给孩子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而是父母们也不会,他们的父母也不曾教给他们。
现在的80.90后父母,他们的父母大多是50.60.70后,对于这一辈人,吃饱穿暖是最大的事情,在他们的观念里,物质是最重要的,是无暇顾及情绪、心理问题的,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做。
也就是说,现在的80.90后父母,在小时候是没有人去教他们表达情绪、管理情绪的,而在漫漫求学路上,只有老师教文化知识,同样是没有人教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情绪的。
走上工作岗位,这批人又成功的错过了“铁饭碗”,当然依然有一部分人进入了体制内,但大部分人都是在体制外,我们这里只讨论大多数。严峻的就业形式,超强的工作挑战,这这个以结果为导致为目标的社会环境中,职场人是不允许有情绪的!
回到家里,上面有4位老人,下面又有1.2个孩子,甚至2.3个。现如今的孩子,物质条件都是可以满足的,他们需要的是内心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但是,爸爸妈妈们并不具备这些能力。
生活的压力,日常的琐碎,再加上自己原生家庭的创伤,常常让父母们情绪崩溃!
这些社会的中坚力量,忙着工作,忙着老人、孩子,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超长待机的机器人,永不疲倦,不知劳累,也没有情绪!他们一边疯狂的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一边又“享受”着这些压抑的情绪的回击。
而尚未结婚,没有稳定恋爱对象的80.90后,多数人也在面临中家人的催婚,甚至逼婚。烦不胜烦。
情绪几乎参与我们一生的决策,情绪管理这一门人生必修课,人人都该学习,今天的80.90后,尤其需要学习。
我是情绪管理咨询师依墨,关注我不迷路!给你分享更多情绪管理干货!
超级福利:每天前3名私信我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价值288的《情绪管理蜕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