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差生”有个约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1370/7cec5e35ed176dec.jpg)
最近的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和学生们在一起。上课、下课、备课、批改作业、评讲试卷……每天清晨七点前,我就来到学校。踏进校园时,总是给自己打气:加油,今天又是充实愉快的一天!因为热爱,即使忙碌也不觉得累,我对学生,以及对我自己,都是信心满满的。
虽然有信心,但工作还是有不少棘手的问题。就拿我们班学生来说吧,一部分成绩好、纪律好的学生,几乎从来不用让我操心;另一部分无心向学、纪律差的学生,简直是反动派,令人苦恼。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他们身上,大多数的捣蛋鬼都能“改邪归正”了,还有一个顽固分子,好像决心要和我打持久战。
这个学生,在此叫他杨焕吧,他个子不矮,眉宇间有一股秀气,目光炯炯有神。他特别顽皮,上课带动其他同学讲话、说笑、看漫画书,要不就是推桌子,发出恼人的声音来。我说,上课违反纪律的同学就罚站,其他学生都怕,只有他不怕,他甚至就等着我罚他。被罚站,他以此为荣,站在那里,他扭腰作势、把玩课本,沾沾自喜地笑,引得其他同学也笑,课堂被他搞得没有办法上课。
别的老师投诉他、别的家长投诉他(因为他欺负人),说真的,这位学生令我非常头痛,发脾气是没有用的,他不吃这一套。我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的一个特点:要强。在小伙伴中,他以小老大的身份自居(其实不过是十多岁的男孩),被老师批评,永远不低头屈服,爱面子。
我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法对待他。课堂的纪律由他来管,我说:“杨焕,交一个任务吧。这节课,有哪位同学违反纪律的,你帮我把他名字记下来。”他有点惊讶,一脸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大概是不相信我会“任用”他吧。
我继续说:“就交给你了,看哪位同学吵的,你把名字记给我,我再好好惩罚他们。”因为有了“任务”,那一节课他很认真“工作”,其实,他带好了这个头,基本没有谁捣乱的了。我不时望向他,给他赞许的目光。我提醒他:“杨焕同学,你要以身作则,一边记好名字,一边也要认真听课哦!你的任务比其他同学重,但我相信你能做好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点头,显出一副被夸奖了不自然的样子,可爱极了。
以后的几节课,我都把这任务给他,并且每次下课后,都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今天做得不错,非常认真负责,如果再能自觉一些学习就更好了。我发现他每次都很认真地听我的评价,并且将“情况”汇报给我——谁谁上课吃零食,谁谁看漫画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表扬他。我让他把名单拿到办公室给我,为的是找机会跟他谈话。
“杨焕同学,你觉得这段时间你的表现怎么样?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
刚开始他不好意思说,我鼓励他:没事,随便说说,这又不是汇报。然后,他就边想边说,说到得意的事,他显然感到自豪,说到学习成绩呢,便支支吾吾绕过去了。
“很快就考试了,你想考多十几分吗?”我问。
他点点头。
“主要你听我讲几道题,学会这几道题,我能保证你数学一定能考多15分以上。”
他心动了,很明显,他也是很在意分数的。那时距期中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我针对他的弱势,先出了一些基础题给他。如我所料,他的基础很差,有些数计算都不会,我给他示范计算过程,然后出一些他能做出来的题,做对了,他有了成就感。我不停夸他:真不错!你悟性真好,一点就通了。
我们约好,他每做对一道题,我就贴一个贴纸,累积起来,每达一个星期,就根据贴纸数给他不同的奖励。他认真的样子令我刮目相看,他不再和同学们打闹,而是埋头计算题目。有几次我忘了带奖励贴纸,结果他的练习本上写了好几个“没给贴纸”,他还提醒我:老师,你还欠我五个贴纸。
我们说好了,只要他期中考试进步了20分以上,我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他开心地答应了。
一个学生的转变,就算严冬中忽然迎来了暖春,小树苗开始茁壮成长,以喜人的速度。杨焕的转变让我非常欣慰,我不再叫他管纪律,但同学们吵时,他自己就说他们:别吵啦!老师都上不了课了!
以前,他很怕我没收他的漫画之类的,现在,他居然主动把他的iPad交给我,说道:老师,你能帮我保管吗?这可是他爱不释手的宝贝啊。
我窃喜,他现在已经信任我了!没多久,考试来了,前一天我告诉他,一定要注意认真答题,能拿下的分不要丢,他点点头。
考完试,看了他的卷子,我跟他说过的题型,他全都做对了!原先从没考超过40分,这次考了88分!
那一刻,我感到莫大的成功。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开心呢!想当初他是个多么令人苦恼的学生,其他老师曾说:他不给你搞事就算好了,你还想他变成优生?
这有什么不可能呢?老师相信学生,学生便获得更多的信心,也的确是,这过程很伤脑筋,但只要有耐心,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
试卷改完发下来了,课后他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道:“老师,我赢了,你答应我的可要做到哇?”
“当然了,尊敬的纪律委员,敬礼!”
他开心地笑了,我顺水推舟说道:“这学期我们班评选三个好学之星,不知花落谁家呢,这可不是随便评的,尤其骄傲自大的更不能评……”
他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说道:“老师,我们再来打赌一次,怎么样?”
我相信他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