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区块化理念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DrSongSurgeon

记忆工作原理

我们在很多心理学相关书籍上知道:人的短时工作记忆是有限的,大约5±2 chunk,这里衡量记忆容量的单位是chunk,如果能彻底理解chunk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提升记忆力。这里的chunk是指对于阅读人或记忆人所具有意义的一个区块。比如一串数字20200418,它表示2020年4月18日,这8个数字具有一个意义,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区块,而不是8个区块。一串信息是否能组成一个区块,主要是相对于想要了解或记忆主体而言。相同的信息,对于有些人可能是一个区块,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就是多个区块。举个例子,有些象棋大师可以下盲棋,怎么理解他们的记忆力,可以精确记住每一个棋子的精确位置?其实棋盘上的某一时刻所有棋子分布的图案,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有意义的chunk,而对于普通人,每一个棋子的位置就是一个chunk,棋盘上有多少个棋子,就是多少个chunk,一个chunk对于象棋大师当然很容易记忆。要想和象棋大师比在棋盘上记忆棋子位置的较量,可以把象棋随机摆放,他们的记忆力就和普通人没有多少差别了。

1. 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构建chunk的过程。

只要我们自己的chunk能包含足够多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成绩。医学生学习临床疾病,需要从临床表现、体征、相关化验检查首先对疾病有一个详细的认识,然后把所有这些详细、繁琐的细节概括为一个疾病名称,这个过程就是chunk化。如果我们熟悉掌握了一种疾病,将来再看到有患者出现这些症状、体征和化验结果,所有这些信息对我们的来说就是一个chunk。而且还可以将这种过程反过来应用,只要提到这个疾病名称,那么和他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就自动浮现的脑海里了。所有学科中的各种各样的概念,都是对相关信息的chunk化。学习就是在不断构建掌握新的概念,而且以前掌握的旧概念还可以为后来学习其他新概念提供便利,在各种知识的学习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对各种概念的彻底理解,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其有助新知识的学习。李笑来也曾在他的书中,说明重点学习掌握概念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和中学那些知识,只要对基本概念掌握透彻了,其他知识就是纲举目张。

2. 如何透彻理解概念?

不是把课本上的具体定义记忆下来就算掌握的某一个概念。我认为透彻理解概念的标准:当提到概念的时候,我们能对概念所包含的具体内涵和外延马上有一个清晰的“图案”。比如说到急性阑尾炎,我们脑海里立马有一个急性阑尾炎病患的模型,具体腹痛的位置、与发热的关系、查体什么体征、化验结果如何,所有这些信息都有比较详细的感性认识。对急性阑尾炎这个概念的透彻理解是来源于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实际诊治,而不是书本上概念的记忆。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的心理表征,我所理解就是对概念有一个下意识概括了解,一提到概念,不需要调动意识层面的理性思维,立刻有一个下意识的感性认识。在临床诊疗这种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中,对所有疾病概念的透彻理解,都来源于而且只能来源于具体的诊疗实践,纸上谈兵无益。

3. 这种信息概念化如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呢?

最主要的应用:医疗信息的在同行之间的沟通。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看病的正常思路:其实和科学研究的思路一样,是假说驱动的hypothesis driven。我们根据病史症状体征,是否符合我们对某个疾病所构建的心理表征,首先自己提出的初步假设,然后做化验查体去验证,证实自己假设的正确性。
上下级大夫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明确有效,直接交流chunk化信息之后的概念,会非常有效。例如当汇报病例的时候,如果能首先给出一个诊断,基本上上级大夫已经大体知道病人的各种表现特点,然后你再症状体征化验逐点阐述,上级大夫会自动检验你所述的每一点是否符合其对该疾病的心里表征,如果不符合疾病的心里表征,上级大夫会马上识别出来。这样的汇报交流无疑是非常有效。相反如果不说诊断名字,而是从具体的病史症状体征首先说起,上级大夫对前期的信息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麦肯锡提出的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逐点阐述。我们这样交流汇报也是符合金字塔原理的。

4. 基于以上理念,如何落地实践?

1.尽量构建各种概念的全面下意识的心里表征,临床工作中,则是从一例又一例的病患诊疗中,不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别无他法。2.同行之间的交流尽量使用定义明确的概念,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