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内证观

2022-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匀尔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古人又言:“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

学中医,并不是让人想象的那么复杂,难懂。但是真正达到治病水平,十年初成,才算入门道。尤其是无师自通者,除了刻苦学习,还需要天赋异禀,悟性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进入中医之道,一是足够兴趣,二是相信缘分。它也更是一条忍得住寂寞的孤独之旅。我学习中医,并没有启蒙老师,也没有师承。只是一个兴趣,一个缘。一个求学者,一个中医研究者。我不会放弃我对中医的热爱。

很多人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是模糊的。尤其是对中医的切脉,认为三指按在患者腕桡骨侧缘轻轻按触就能检测出病因。这个检测确切地说是感应。西医是检测人的肉体,中医是对人体另一个客观存在的“体”和生命进行的内证观察(中医解剖)。我们所学的中医经典就是古人“内证”的结果实证。上古医学,没有科学技术,人怎么可以把人体研究得那么完整具体透彻。那就是古人通过内证实证求得。我们把它可以理解为古代科学。

中医的“内证”可追溯到远古8000年以前伏羲时期,伏羲内证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周文王时代。神农时代内证《本草纲目》,皇帝时代内证《皇帝内经》汉代内证《伤寒论》。这些经典,都是前人内证的智慧结晶。

研究人体脉象,能够揭示人体奥秘。脉象是形而上的学问。

摸脉时,第一轮廓的印象是脉势反映出的人的体质。而不是脉象中是数脉还是缓脉,是浮脉还是沉脉。首先是对脉象整体特征的一个判断。

指下轻按,寻找脉应的形,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达到心中成象。

一般中医医者,大夫,大多停留在第一层次,无法再突破超越达到第二层次。

形易知,象难成。

怎么理解呢?指下感应的脉搏跳动,在微妙感觉中出现的脉应,脉晕,一个动态的缩影信息场,是看不见的,只能感应。但只要长期进行触脉临床实践,反复练习,培养医者体证敏感性,提高悟性,假以时日,就会练成第一层。达到指下成形,知病之因,虚实寒热,对应经方。思维辩证清晰,可谓能医,为巧医。

第二层次,心中成象。这个指下形是一种脉象体证,要让这个形成为图像。相当于把数字变成图像。指下信息感应成形而后心中成象。就是说达到成象的医者,神医,只要想知道脏腑那个点,完全可以调动,通过指下感应之信息数据,使之成为图像。也就是所说的的“天眼”之功能。

有此功能的医者可以看清患者的五脏六腑。但是一般不会这样看,这样会消耗能量。只是调出具体的病症图像作为观察。作出判断。这就相当于CT,X光,B超。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就是心中成象的神医。第二层次是要修身修心慧心独悟,达到天眼顿开。而现今时代成之者却是寥寥无几。

这样分析椐证,就是为了说明“内证”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随着量子力学,量子纠缠等科学新成果,会为未来的中医学,提供有力的佐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