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说服方法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故事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读后感(下)
想要抓住短视频的红利吗?首先,你要会讲《故事》中,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第一个部分:结构。
经典故事结构是“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构建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通过连续的时间、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里,到达一个表现绝对、而变化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
既然故事都是围绕主人公构建的,那么我们接下来聊聊什么样的主人公最能吸引读者?
第二部分:主人公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人公,他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和根本。主人公渴望改变的欲望与改变的阻力,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些标示性的特质:
一、主人公是一个有意志力的人。
主人公必须有意志对抗现实的阻力,并采取行动。没有意志力的人会轻易地被困难压垮,故事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美国队长是一个意志无比坚定的人。在他还是一个瘦弱青年时,看到炸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扑上去把炸弹抱在怀里,保护其他人。
二、主人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主人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美国队长想要成为英雄,保护无辜的人。
三、主人公有能力达成自己的目标。
必须让观众相信主人公有能力完成自己的目标。虽然美国队长一开始是一个瘦弱多病的青年,征兵处都不要他,但他扑向炸弹的勇气让人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个英雄。
四、主人公至少有一次机会能达成目标
美国队长获得了参加超级士兵实验的机会。
五、主人公有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
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能增加人物的立体感。美国队长的目标是成为英雄,他不自觉的欲望是和爱人渡过温馨平静的岁月。
六、主人公能让观众移情
移情是指主人公的某些东西拨动了观众的心弦,让观众觉得他和我好像。人与人不会完全一样,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爱、恨、快乐、悲伤、勇气、软弱......当人物的某一点打动观众,观众觉得他像我时,观众会爱上人物。
有了主人公之后,我们就要想:“如何开始?我的人物该做什么?”
主人公,实际上所有人物,在行动的过程中,“总是会采取从他自己的主观视点来看最小的保守行动。所有的人类都是如此。人性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保守的,实际上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有机体都只会去消耗必要的能量,绝不会冒不必要的风险或采取不必要的行动。”
什么样的行动是最小的保守行动哪?就是你在这个情境中会采取的行动。如果你是正常上下班,你不会闯红灯。但如果你要错过和老板的会议了,你就可能会闯红灯。
你闯了红灯,可能被交警拦下,可能被人骂两句,更可能什么事都没发生,你赶上了会议。这是生活的常态,但不是故事。
在故事中,主人公采取行动,期待自己能达成目标,但他的行动会引发各种对抗力量。这些力量要么阻碍他成功,要么推他一把,让他冲出了成功的终点,要么两者兼而有之。
你闯了红灯,突然一只小猫出现在你的车前,你连忙转向,结果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你昏死过去前,脑海中浮现起早上和老婆吵架的情景......
以人物为中心,冲突的力量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次:内在冲突,个人冲突和个人外冲突。
内在冲突是由于“他的自我以及产生于其头脑、身体和情绪等自然要素的各种冲突。”
例如,当一个人物采取行动时,他的头脑也许不会以他所预期的方式来反应。他的思想也许不会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敏捷机智和深谋远虑。他的身体也可能不会如他所想象的那样做出反应。它也许不够强壮,不够灵敏,不能履行某一特定任务。而且,我们都知道情绪会如何背叛我们。所以,一个人物世界中最近的对抗力量圈便是他自己的本体:情感和情绪、头脑和身体,这一切的一切从此一时到彼一时都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以他所期望的方式做出反应。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是我们自己。
个人冲突是我们与亲密伙伴之间的冲突,他们是家人、朋友和恋人等。故事中,他们不会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做出反应。
比如,早上你和妻子吵了一架。中午,你就后悔了,期望和妻子和好。你订了妻子最喜欢的餐厅,期待和她一起共进烛光晚餐,冰释前嫌。但你打电话给你妻子时,她以加班为由拒绝了你。晚上,你买了花、等在她公司楼下,期待给她一个惊喜,但你看到她和一个年轻英俊的同事亲密无间的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你......
个人外冲突是超出个人之外的所有对抗力量。
比如,:与社会机构和社会个体的冲突——政府/公民、教会/教民、公司/客户;与个体的冲突——警察/罪犯/受害人、老板/员工、顾客/服务员、医生/病人;以及与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冲突——时间、空间及其中的每一个物体。
面对冲突,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不可能以一种最小的保守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必须重整旗鼓,采取新的行动。这个行动是人物在刚开始时不愿意采取的,不仅因为这一行动要求更强的意志力,迫使他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而且最重要的是,第二个行动将使他面临风险,他需要承受有所得便有所失的风险。
故事在冲突中,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们做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
故事在冲突中逐渐达到高潮,高潮和最后一幕是最最令人满足的体验。峰终定律告诉我们一场体验的好坏取决于高潮和结尾。如果高潮和结尾的体验不好,整个故事就毁了。
《贪婪》的高潮表现了英雄和恶棍在莫哈韦沙漠上三天三夜的较量。在那似火的骄阳之下,英雄和恶棍,皮肤干裂,犹如脚下焦灼的沙漠,进行着生死决斗。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之中,恶棍抓起一块石头,砸碎了英雄的头颅。但就在英雄临死之前,他凭着最后一瞬间的意识,挣扎着伸出手来,用手铐将自己和凶手铐在一起。在最后的画面中,恶棍倒在尘土之中,和被他刚刚杀死的尸体紧锁在一起。
《贪婪》的高潮和结局完美呼应,英雄以自我牺牲消灭了恶棍,完成了一个闭合式结局,满足了观众恶有恶报的愿望。
第三部分:意义
你必须找到故事的意义,不能心存幻想地自我宽慰:“这只不过是娱乐而已。”什么是“娱乐”?娱乐是一种仪式:端坐在黑暗之中,凝视着银幕,全神贯注地投入一种人们希望将会是令人满足、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任何影片只要能够召集、主持并成功完成这种仪式,即是娱乐。
每一个真正的故事都会把一种思想楔入我们的心灵。事实上,一个故事的劝诫力量是那样的强大,即便我们发现它在道德上令人反感,也很可能会相信它的意义。
千百年来,阐述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永世流传,但深入人心,改变大众认知的还是故事。有几个人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又有几个读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长大后,我们会知道曹操奸臣的形象失之偏颇,刘备仁义软弱的形象也与史实相去甚远,但他们忠奸对立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你把一个人比作曹操,对方一定认为你是在骂他。
既然故事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作家就不能忽略自己的责任。麦基认为作者们“只有一个责任:讲真话或曰揭示真理。”你必须研究你的故事的高潮,从中提炼出你故事的意义。
找到后,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是不是真理?我是否相信自己故事的意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把它扔掉,然后从头开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要尽一切可能让世人看到你的作品。
一部真诚的艺术作品永远是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表达。
总结
如果你期望很多人看自己的故事,就要按“大情节”的特点构建故事情节,因为大情节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
大情节的特点是是一个主人公主动追逐自己的欲望,但受到外界力量阻碍。通过连续的、线性的、有因果关系的一连串事件,到达一个绝对的、不可逆转的闭合式结局。
故事的核心是主人公。主人公为了达成目标,采取行动,但他的行动引发各种阻力,反而让他陷入更加不堪的两难境地。当主人公为了目标,殊死一搏的时候,故事就来到了高潮和结局。
故事,而不是道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观念,进而改变我们的世界。因此,每个作者都有责任:讲真话或揭示真理。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