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

在反思中前行

2020-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暗香疏影_d9cf

昨天我把为怀念语文老师而写的文章,给一个爱好文学的朋友看了。他读后给我提出了几点意见:

1.读着感到卡。他所说的卡就是文章读起来不顺畅,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自然,段与段之间过渡不自然。这是我说话的风格,我接受。

2.作为一名知性的语文老师不该习惯运用网络语言。他认为网络语言跟一些低俗的小品语言差不多,登不了大雅之堂。这点我也承认。由于经常在网上读一些小文章,也由于一直跟学生打交道,想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吧。说话写文章不知不觉间就会用上网络语言。

3.不该点题的地方强行点题。文章应该娓娓道来,水到渠成地抒发感情,点题。这点我更承认,我教学生写作文,为了避免学生跑题,一直和学生强调开篇一定点题,我也就养成这个习惯。这点还真不好改。

他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直中要害。听后我的心情特别低落,一直低到谷底。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不想继续写下去了,甚至想直接卸载简书,从此不再写了。

然后,我就躺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完全放空自己。可躺着时间久了,简直无聊透顶。

找点事做吧。做什么呢?上哈考网上找套卷子做做吧,既可以备课,又可以打发时间。点开试题,卷子上的一道阅读题的题目和作者映入眼帘。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我为之一振。

前两天读过一个简友写的书评,就是评价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章介绍茨威格以描写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女性的心理见长。高尔基曾评价他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往往有不幸的遭遇,先用细腻、优雅的文笔将这些遭遇记录下来,再一点点剖析不幸背后的精神匮乏和道德败坏,同时赞扬爱和仁慈。我特别喜欢他文章的风格。

茨威格写的《罗丹得到的启示》中的罗丹到底对他有怎样的启示呢?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大致内容是:

茨威格大约二十五岁时,在巴黎写作。许多人都称赞他发表过的文章。但是,他心里深深感到自己还能写得更好,但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有一次茨威格和朋友一起去拜访罗丹。罗丹朴素的工作室,是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这是罗丹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茨威格看到: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

那天下午,茨威格学得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多。从此,茨威格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茨威格感动。那时,茨威格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茨威格找到了创作的秘诀。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我似乎也明白了什么,满怀激动的心情开始码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